身处中国的教育现实中,如何能够保存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而不至于被学业压力给打垮?这是追求儿童健康成长的父母必须面对的一幕。
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兴趣,对未来的渴望,都需要家长来护航。家长要护的是什么?家长要护是儿童的尊严,是儿童作为一个个体有喜怒哀乐的权力,是儿童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挫折与坎坷,最重要的是儿童对知识的好奇心。
身处中国的教育现实中,一定要谈到成绩这件事。学习成绩可以达到多少分,达到多少分是好的成绩?这在每个家长心目中一定是不一样的,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也一定是不一样的。但我们都必须承认,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拿到满分。就像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期待一样,希望自己可以拿到满分。而能拿到满分的又有几人呢?拿到满分的儿童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的那令他人艳羡的分数呢?
说到这里,似乎要谈一个取舍的过程,当我们取得某些东西时,就一定会要舍去另一些东西。如果对自己的所舍无所憾,那就专注去取吧。但不要忘记,儿童也许未必能从中获得对其人生真正的好处。因为我们做的事情,不总是对的。
我想必须要讨论一下决定儿童成绩好坏的因素。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决定他的学习成绩因素的,首先的他的先天素质,然后是他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以及家庭教养环境等众多外在因素。
而现如今,我们几乎都看不见第一个因素与第二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儿童学习成绩好坏的最基础的因素。我们看到的只是家庭的教育是否到位,儿童是否努力,是否用心等。在这种本末倒置的逻辑下,成绩好坏几乎就标明了一个家长是否负责任,一个孩子是否勤奋,甚至有时会恶化到成绩成了一个家庭是否优秀的标志。
身处中国的教育现实中,我们忽视了什么?我们忽视了很多东西,对孩子的爱,真正的看见儿童的兴趣与爱好,真正的看见儿童的学习的过程,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一个结果。为了这一个结果,我们又付出哪些代价呢?
我想,我们不需要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我们要用内省的心情去品尝这些事情带给我们的感觉。我们到底要在教育现实中去获得什么?我们是否真的爱眼前这个儿童,爱眼前这个家,爱自己所处的生活?我们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为自己做了些什么?
儿童心理丁美玲
.……
经由心理学理解儿童,经由儿童懂得人性。
http://s4/bmiddle/002XEolbzy6J64kv1xV0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