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用想象支撑无法支撑的那一部分
《妈妈的心灵课》第10到12章读后感
繁星心理 丁美玲
这三章谈到婴儿成长的三个问题,一是把婴儿当成有想法的人;二是婴儿是如何一步一步长大的,这其中多次谈到了关于婴儿与幼儿的想象;三是关于婴儿断奶的问题。在上一次的读后感中所谈的很多内容实际上是在阐述一个想法,婴儿不是一个纯粹的生物体,而是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存在的。在这次的读后感中,我想更多的谈谈关于婴儿的想象力。
我想谈的更多的是结合温老师的理论,我个人对婴儿与幼儿的幻想与想象的理解。这其实是在阐述婴儿到底是如何看待与体验这个世界的。温老师在P61页提到“两岁到四岁的小孩同时活在两世界里:一个是我们跟
小孩分享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小孩自己的想象世界。这两个世界重叠在一起,所以孩子能够如此强烈地经历它。面对这种年龄层的小孩子时,我们并不会坚持,一定要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个准确的认知。孩子的双脚并不会需要时刻牢牢固定在地面上。”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是婴儿还是幼儿,甚至是更大的儿童,或者是成年人。幻想与想象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幻象与想象支撑着我们不能支撑的那一部分。
对于婴儿来说,他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为什么我一哭妈妈的乳房就会来,我就能吃到奶水。于是他将自己幻想在一种无比的全能感中,这使得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因为他相信他能够控制得了这个世界。
随着婴儿的不断的成长,当母亲开始有意无意地不能即时满足他时,婴儿开始感觉到世界不完全是他能控制的。于是,可以替代的客体出现了,婴儿用他的手指,或者其他物品如小手帕,小毛毯来满足他幻想中那种全能的感觉。此时的他开始出现可以自控的满足感。
幼儿更是如此,他们幻想或者想象出存在,或者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或者是把把某个人都想象成坏的或者好的,以满足他内心的对这个人的需要,或者是对自己的满足。以此,不至于使自己的世界崩溃或者坍塌。
而对于儿童青少年,或者成年人。想象或者幻想又更是生活中的一个利器,有多少梦想是从想象或者幻想开始。又有多少痛苦与悲伤在想象与幻想中止步,从而被疗愈。
所以当照顾者能够很自然地与婴儿或者幼儿的幻想与想象在一起时,实际上就是与他们整个人在一起。照顾都不需要总是刻意把婴儿或者幼儿拉回到现实世界中,就像我们自己也时常需要把自己放在想象的世界里飞一会儿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