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52瓦沟北探喀杈山

标签:
老鹰背石人站窟窿山喀杈山三合庄造像 |
分类: 房山篇 |
早年几到三合庄佛爷殿、咔嚓古道,试登喀杈山,最终都变成了摘柿子。南、北沿头之行,唤醒登喀杈山的愿望。12月5日,自瓦沟探起。

没两步就看见三合庄火车站,铁路从云居寺穿山过来。走山顶,比千榆路近多了。
东望,来路在右。
向北西绕,布条最多,是驴友主要路线。
一顶四面绝壁,只有西南岩棱可攀。最危险的是草坑部位,已经透亮,岩片只有1公分厚。
哪有大洞?挪步过去,上到顶部。
既已到此,干脆登顶,一望四周。
再南,便是老鹰背西看的垭口,绕行半天,其实相隔不远。
东侧陡脊,可见走过的第三沟岔阴面雪路。
东北U形垭口,好像是曾到过的咔嚓古道山口,当时因车停牛家庄,没有过来。
曾从咔嚓古道上到这里,东北侧就是牛家庄的新安沟。下至沟口千榆路不过1.5小时。
辨识沟中佛爷殿、咔嚓古道的位置,曾到那块废弃梯田。
咔嚓古道,驴友起名,音自喀杈山。喀杈山,地图名,本意棵杈,形如树杈。地名就是这样误传而成的。
古道是段人工修砌的宽敞石阶,就其成因,众说纷纭。本人认为,佛爷殿、废田都有过寺院。南沿头《南岩善行记》明碑提到前代(元),这里不会晚。古道只是寺院的内部道路,翻山不必修那么正规。所以咔嚓古道不是沟通东西的区域性古道,但历史至少可推明代。


向西,与其说沟,不若说缝。各色布条都是西下,绕行南沿头?
看清西沟全貌,右为南沿头南侧山脊,看不出转南沿头的路径。
有旧红布条,右侧便是喀杈山,前无路迹。
不料,一道断崖垭口,将喀杈山主峰分隔开来,过不去了。
回家翻出《房山143》庙坨看喀杈山的照片,就差那么一点,没能登顶,可惜了。

5、60度陡下,好在海拔低了,没有积雪。
人工垒台上是个大石塘,留存着三佛二弟子摩崖造像。
是不是后期北侧顶塌,于是在完整的壁面凿孔,搭设人工殿顶?
最具特点的是,释迦牟尼背光上的大鹏金翅鸟形象:
前一篇:房山151东关上牛心洞沟
后一篇:房周153韩世琦墓与三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