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151东关上牛心洞沟

标签:
东关上沙地牛心洞沟弃村古道石塘佛窟明代摩崖题刻 |
分类: 房山篇 |

南沟大名牛心洞沟,传说沟中一洞,有钟乳石形如牛心,遂成沟名。牛心石,会像长江三峡的牛肝马肺?
这是一条东西向的支沟,一道山脊将支沟再分南北。
卫星地图看过这一带地形,远比想象中陡深。
北沟实际东向走向,称西沟才对。可能相对南沟而言,随当地称呼。沟底曾住人?
小道随崖台绕转,北侧陡坡曾为梯田,上部陡崖。
雾气上升,低处见亮,露出两个支沟面貌。
小南沟两侧都是废弃的梯田,上部南沿头西沟垭口。
小西沟两侧也是废弃的梯田,退耕多年了。
然而山里苦,靠天种地收成低。曾与一放羊老人聊天:一般秋收后,将粮食藏起来,到平原要饭,开春回来再吃自产粮食、种地。
大石塘长方形台座是原石凿成,后壁存留窄台。
另一个更浅。
高洞不可能攀上,钟乳石更像个伞盖。
啊,钟乳石北侧有字,“弘治”两字最清晰!
这是处民间题刻,内容简单,书法并不工整;风吹雨淋,许多笔画已经缺失。
然而这确是明代弘治年间的摩崖石刻,证明了自己对三合庄、庙坨、南北沿头、东关上在明代都有过寺院的猜想。
摩崖石刻共14列,按原文分段抄录:
“大明国京都顺天府涿州,
西北□(洞?)。
圆觉□(寺)开山□□(住印?),
□大千□□□觉。
发心善人柳普顺,
弘治十三(1500)年四月初□(一?)日,
圆觉,佛教用语,就称这里圆觉寺吧。
下去困难,继续横切。佛窟顶是个弧形石塘,当过羊圈。
回到那个挑台,怎么下到鞍口?
靠,羊圈铁丝网拦到了鞍口。还好没打算由此下去。
前一篇:房山150千北沟三探北沿头
后一篇:房山152瓦沟北探喀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