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周153韩世琦墓与三皇山

标签:
涞水沈家庵韩世琦墓废弃景区寺庙遗址三皇山 |
分类: 房山篇 |
那几年常在张坊一带爬山,大部分照片找不到了。三皇山的还在,补充纪录。
2014年12月20日,将到冬至,8:00,天色还暗。
西侧一个墓冢。
这是什么讲究?是墓地的四至碑?原来就在这里?还是四周搬来?
墓地坐西朝东(偏北一点),墓冢与石牌坊为中轴线,北侧一碑。
岁月已将龟趺埋入土中,只露出脑袋“喘气”。
碑文满汉合璧,汉文按原版抄录,可见“天”、“皇帝”的突出地位:
“奉
天承运,
皇帝制曰:国家思创业之隆,当崇报功之典;人臣建翊运(护卫国运)之绩,宜施锡爵之恩。此激劝之鸿规,诚古今之通义。尔巡抚江宁等处地方、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一品加二级韩世琦,性姿端谨,才识渊通,简任(遴选而任)巡抚,恪慎无惭于职守;宣劳政务,夙夜克矢乎寅恭(恭敬)。任用有年,小心益励,崇阶洊陟(荐举提升),历试能勤。欣兹庆典之逢,宜沛恩纶(恩诏)之宠。爰颁新命,以示褒嘉,兹以覃恩(封赏),特授尔阶光禄大夫,锡之诰命。于戏,推恩申命(任命),爰弘奖夫忠贞;树德懋勋,尚益勤于笃棐(忠诚辅助)。祗服(敬谨奉行)朕命,勉尽乃心。
资料:韩世琦(?-1686),汉军正红旗人,祖籍山西蒲州。顺治时,曾任吏部主事,后迁宗人府启心郎,曾先后担任顺天、江宁、湖南、四川巡抚,工部尚书,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四川军务提督,兵部尚书等官职。康熙六(1667)年升光禄大夫,晋正一品加二级;康熙十三(1674)年再起授偏沅巡抚,二十二(1683)年调四川巡抚,二十五(1686)年三月卒。
这不算墓碑,而是韩世琦生前的任命圣旨。“正一品”、“光禄大夫”是授韩的最高官爵。为此,20年后卒后建墓时,将这道圣旨刻于墓前?
查资料,柱头原雕有石狮,大概2012、13年被人锯下盗走。
韩世琦为什么将墓地选在这里?想起《房山99从李氏宗祠碑谈明清时期良乡圈地状况》,满清入关,实行圈地政策。而初期的韩世琦尚未发迹,作为汉军正红旗人,所圈占或封赏地段应当相对偏远些。这样,韩世琦得到了这风光秀丽的沈家庵?
8:32,回到正路。不觉间,冬日已将山顶照亮。
走西沟,一个粗糙的水泥像:地球上,一女子手举木板。什么意思?
转弯,一块蘑菇石,从岩体断开,仅根部细柱支撑。
上面就是远看的扇形坡地,西靠崖壁,崖脚有两个石窟。
脚下扇形坡地,都曾隶属这个寺庙?
石窟不深,新塑玉皇及文武像。
人工垫平的场地,南垒挡墙,西存残墙,东北两侧靠崖。
石屋内,是个人工开凿的老石塘,佛台保存完整。
屋内是大型佛台。
塘内外望。新建景区破坏了老庙遗存,没有发现原有碑刻等文字。
不想返回,东绕试试,前面是个沟岔。
主山脊西去,南北两侧断崖横沟。那队驴友已无踪影,大概从前面山头,下仙峰谷,自五渡出沟。
北侧南方大峡谷,原名什么?峰峦叠嶂,跌宕起伏。这里反而看不见五渡等水面。
主脊平缓西延。细想也怪:房山山区整体呈E字形,西部大游龙山是E字的一竖,北横百花山,中横大房山,唯独与涞水的这条界山没有明确的大名。
南侧山谷是涞水县的宋各庄。对面是俯瞰平原的铁锁崖、金山寺一脉。
前一篇:房山152瓦沟北探喀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