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本时评文化旅游情感 |
来日本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不知为何,大家好似有个富士山情结,非要去富士山登山不可。诚然,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最高的山峰,富士登顶,似乎就是称霸日本似的,可能有这样一种心态吧。还有一种朴素的心态就是――“到此一游”,就如中国人所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同样可以说“不到富士山不算来过日本”,不想留下遗憾,于是争相攀爬。到了富士山顶,立此存照,在微信朋友圈发一发,证明自己来过日本、而且征服富士山了,应该有一种快感。登富士山,也是一种从众心理,大家都去了,而自己不去,显得太另类了。
虽然富士山登山旅游团大赚中国游客的钱,而日本人对此有些不理解:为何中国游客来日本要争相爬富士山?对日本人来说,富士山适宜于远眺,不适宜攀登。“距离美”这一词,用在富士山身上再适合不过了。远看能感受到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的美妙,近看只是一堆堆的乱石。天气好的时候,从飞机上俯瞰富士山,心灵最为震撼,山顶那个凹处深邃无比。毋庸置疑,日本人对富士山是感情深厚的,喜欢,不一定要靠近,远远望着欣赏就好了。这是日本人的一种唯美心态。爬富士山仅是体力消耗而已,跟爬其他山没什么区别。面向日本人的富士山登山旅游有一种只到半山腰的线路,只到半山六合目、七合目之处,无须“凌绝顶”,也能看到好风景,找到属于自己的沁入心扉的独特风景。
从旅游心态,可以看出中日文化的差异。现今很多中国人走过国门旅游,所到之处,热心于两件事,一是购物,二是留影,忙于打听哪儿的化妆品、电饭煲便宜,排队在某个景点标识处留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像是“为了他人的旅游”,“留下物证的旅游”。旅游还应该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把景色刻在心中,多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让自己的人生更丰富些,把物质之旅变成心灵之旅,成为“留下心证之旅”。旅行本没有意义,思考的多了,旅行也就有了意义。
摘几句汪国真先生的诗: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