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型糖尿病的预防

(2012-10-01 03:45:32)
标签:

糖尿病

预防

饮食

营养

2型糖尿病

分类: 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有这么三种: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这里说到的是最为广泛的2型糖尿病。
http://s11/middle/a05686cagcaf07925ff6a&690

什么人容易得2型糖尿病呢?
1、有肥胖症的人。
2、先天基因有缺陷然后还饮食不均衡的人,东亚人整体比西方白人更加容易得2型糖尿病。
3、承担精神压力或者生理压力过大的人。

如何预防2型糖尿病呢?
1.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2. 均衡饮食,米面、蔬菜、肉奶蛋、水果都要吃,都要吃得刚刚好。
3. 学会放松,生活要有张有弛。

正常的体重范围是多少呢?
由于东亚人整体骨架较小,基因上又更容易得糖尿病,因此东亚人的体重标准要比西方人的标准在数值上要低一些。BMI即体质指数是衡量体重的一个常用工具,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假设一个人体重55公斤,身高1.65米,那么这人的BMI体质指数=55/1.652=20.2. 目前了解到中国的标准是 正常BMI范围 18,5-23.9,低于18.5属于体重过轻,高于23.9属于超重,高于28则属于肥胖了。基本上,体质指数超过23.9的人都更加容易得糖尿病。体质指数越高,则得糖尿病的几率越高。

体质指数并不是完美的衡量标准,胖人有不同的胖法,肥肉囤积的部位也非常关键。腰腹部脂肪的囤积(苹果型肥胖)是一个与BMI体质指数同时使用的指标。腰围与臀围的比例是衡量腰腹部脂肪的标准。女性腰围:臀围>0.85,男性腰围:臀围>1, 则得糖尿病的风险就高了。在女性腰围:臀围>0.80,男性腰围:臀围>0.95时就要开始提高警惕了。

BMI体质指数和腰臀比例是一般人在家就可以用来衡量自己是否超重的简易标准,如果要更加准确地了解自己的脂肪比例,则可以到营养师的办公室去测量,并取得个人化的饮食咨询。

从饮食上如何控制体重呢?

1. 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能超过消耗的总热量。一般一个身高170体重65公斤并且每天运动半小时的成年男性,一天应该摄入2200千卡的热量。如果你没有运动,并且走动的时间少,则应当减少摄入。

2. 每餐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米面水果蔬菜奶土豆地瓜南瓜芋头豌豆)、蛋白质(鱼虾肉蛋奶禽豆)、脂肪(动物油、植物油、坚果、牛油果)的比例要恰当。

一般一个身高170体重65公斤并且每天运动半小时的成年男性,一天应该吃18份碳水化合物,相当于3碗米饭+2杯低脂牛奶+1个大苹果+1个香蕉+1斤蔬菜;
http://s10/middle/a05686cag7ab1a3db13b9&690

15份蛋白质,相当于2杯低脂奶+1个鸡蛋+花生酱一勺++1两半瘦肉+半盒豆腐+一小把坚果(12颗大杏仁);
http://s5/middle/a05686cagcaf0468549f4&690


70克油脂,在前面提到低脂牛奶、鸡蛋、花生酱、豆腐、杏仁里所含油脂有35克左右,那么从其他食物中能获取的油脂只有70-35=35克。如果喝的是普通全脂牛奶,则每杯多3克脂肪。如果吃的不是纯瘦肉,而是带皮带肥肉的肉,在吃一两半的瘦肉的同时会吃进30-40克的油。油脂尽量多样化,以选择非动物性脂肪为原则。

http://s7/middle/a05686cag7ab1a169d0c6&690

从饮食上如何预防血糖异常呢?

1. 按时吃饭,不饿肚子也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是最好的,一般3顿正餐+2顿小点心就可以。每顿不要吃太饱,饿了就吃点小点心,比如牛奶、酸奶、水果、小番茄、胡萝卜、苏打饼干。点心应选择低糖低油低盐的。
http://s7/middle/a05686cagcaf072106626&690

2. 把一半的精米面换成粗粮杂粮,把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换成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升糖指数是用来衡量食物经过消化进入血液之后提高血糖水平的能力。比如糯米、糖果吃进肚子以后,血糖就会很快飙到很高的水平然后迅速下降;而同意干重的小米粥吃进肚子以后血糖水平是缓慢增高并且很维持比较长的时间。一般来说,纤维多的食物升糖指数较低。
http://s10/middle/a05686cagcaf0616f1b99&690

肥胖是大部分现代慢性疾病的根源,减肥不仅是为了美,更是为了健康和优质的生活品质,行动起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