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宝宝的生物钟——如何帮他建立昼夜节律!

(2012-04-27 19:31:52)
标签:

育儿

昼夜节律

生物钟

新生儿

杂谈

每个人都有生物钟,我们称之为昼夜节律,它控制着我们的清醒和睡眠时间。真正的生物钟周期为25小时,但是它会根据每个人每天的睡眠习惯,用餐时间以及暴露在光亮和黑暗中的时间自行调整。

昼夜节律是人体基本的自体调节系统,也包括一天24小时中体温和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其发育及功能障碍均可影响人的行为和疾病。研究证明:昼夜节律的发育起源于胎儿期,前下丘脑视上核就是生物钟的所在之处。早在妊娠的25~28周,胎儿对光线即有反应,出生后该系统继续发育,一般在生后1~3个月之间成熟。因此,不难理解,新生宝宝在刚出生的头2个星期,睡眠时间很不规律,通常2~3小时一个循环,日夜不分!到3~6周以后,宝宝开始建立一个简单的循环:夜晚-白天、安静-不安静!所以,至少要熬到宝宝一个半月以后,父母才有可能安稳地睡上一觉!

研究发现:婴儿昼夜节律的发育存在个体差异,这与出生前宫内或出生后宫外的环境都有关系。早产儿由于提早出生失去了母亲昼夜节律的诱导,其生物钟的发育按出生年龄计算明显地晚于足月儿,但是若按矫正年龄(按预产期计算)其成熟时间与足月儿相仿,也在矫正1~3个月之间。

许多因素都可影响宝宝昼夜节律的发育,特别是出生后的头3个月内,包括喂养(按时还是按需?人乳还是配方乳?)、光环境(规律还是不规律的亮-暗周期?)和宝宝的年龄。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产妇做月子都习惯把房间弄得暗暗的,可以设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宝宝白天呆在暗室睡觉,夜间则因定时喂奶而暴露于亮光,不规律的光照周期可以扰乱宝宝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对其生物钟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你不仿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让你长期呆在如此的环境之中,不就等于住在一个没有时间暗示的洞穴中吗!生活在这种缺乏时间暗示的环境中,宝宝的昼夜节律不能与外界的白天-黑夜节律同步,难怪他会“日夜颠倒”!因为在爸妈睡眠的夜间可能正是宝宝活动的时间,而在父母想要与其互动的白天却是他的睡眠时间。

近年来,光线在调节婴儿昼夜节律中的重要性已被强调。低强度的亮-暗周期光照有助于新生宝宝尽早建立与白天-黑夜同步的活动-休息类型,因此已经成为现代新生儿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有研究显示:出院前暴露于低强度亮-暗周期光环境的早产儿回家后其活动-休息类型与白天-黑夜的周期同步,而在出院前一直处于持续暗光环境的婴儿其与昼夜同步的活动-休息类型出现延迟。因此,目前美国儿科学会和妇产科学会都推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和婴儿室采用规律的白昼-黑夜周期光照,有益于宝宝昼夜节律的发育。

缺乏昼夜节律,不仅是光照,也包括噪音和父母的护理方式,例如随意的午睡和就寝时间、就寝时光线过亮和活动过多、或早晨清醒时光线不足等都会扰乱宝宝睡眠质量。因此,在宝宝建立昼夜节律睡眠模式的这段时间,不论宝宝精神多好,都不要在晚上和他玩得太久,应让他知道晚上不是玩耍的时间;白天小睡不必拉上窗帘,夜间睡眠尽量不要开灯;尽量减少噪音的干扰,如果宝宝在睡眠中轻微哭泣或骚动,也不要过分积极地去干预。经过一段时日之后,你就会发现宝宝的生物钟随着他生理的成熟已日渐规律,此时你才真的可以安稳地睡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