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遭遇了黑色星期一,基本上呈现单边下跌的走势,有几只股票跌停,跌幅在7%以上的股票不少,投资者信心涣散,市场为何如此之弱,笔者认为在于投资者心里没底看不到确定性的的股市政策,被摇摆不定的政策搞的心性疲惫,整个市场处于极度绝望之中。
虽然官方没有公布郭主席离任的原因,但媒体普遍认为是郭主席的新股改革,加大企业发债比例,触动了银行业的既得利益,再一个是停发新股近5个月,动了发行人券商等市场参与者的奶酪,让他们心怀仇恨,再一个是加大打击造假力度和抑制三高发行,更是让他们恨之入骨,因此郭主席被迫离任。而肖钢主席上任虽然强调延续现在的政策,从今天的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显然非常怀疑,前人栽了一个大跟斗,后人难道还会重蹈覆辙。对投资者而言,市场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于IPO,在过去的三年,投资者被
IPO搞的是心力憔悴,目前市场IPO处于名义上的暂停状态,但不和谐之音总是沉渣泛起,继姚刚主席宣称在财务核查结束有望4月重启IPO导致市场大跌以后,上交所高官也说,市场根本没有暂停IPO,只是需要做一些财务核查,因此不存在IPO重启问题,而且强调IPO不可能长时间停发,深交所也不甘示弱,要降低创业板上市标准和加快城商行的上市力度和步伐,证券日报更是发表文章,要尽快重启IPO,为IPO重启制造舆论。郭主席因IPO暂停5个月和扩大企业债的发行被迫离职,而政府现在强调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显然继任者要持续大量发行企业债就要承受既得利益者的巨大压力,那么继任者能否顶住压力秉承暂停IPO暂停思路,实在让我们不敢心存侥幸,面对850余家IPO堰塞湖的巨大压力,加上5个月暂停IPO,市场各方都铆足了劲,希冀尽快上市圈钱,因此重启以后会否延续大约进式扩容也让投资者心存恐惧。
三高放行和造假上市是资本权贵大肆圈钱的主要手段,也是最令投资者深恶痛绝的,郭主席25%的市盈率指导线和向港股看齐,对造假上市零容忍,加大打击力度,也让参与造假各方尝到苦头,他们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维护自己的非法利益,肖钢主席能否扛得住各方压力,目前不得而知,一旦财务核查陷入形式主义,那么重启IPO以后,造假粉饰上市就会变得更加猖獗,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将更无从谈起,投资者在看不到希望i下,选择离开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首选。
原始股东减持问题已经成为一大公害,就连深交所官员也承认,随着解禁股的增多,累积的问题不容忽视,事实也是如此,只要你敢涨我就敢减持,原始股东凭借低廉的成本和巨大的持股,牢牢掌控着股价,随着股市的上扬,原始股东的减持成本增多,成为市场失血的重要渠道,也是个股暴跌的重要导火索,但规范解禁股的减持牵涉到各方的利益,监管层恐怕在短期内有所作为,投资者也明白了这一点,远离解禁股是最好的选择,但市场上几乎每一只个股都面临着解禁压力,因此抛售所有股票就成为一种无奈之举。
因此整个股市本身都被不确定因素所笼罩,让投资者无所适从,看不到希望,那么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从货币政策看,尽管央行一直强调要实行适度的货币政策,但何为适度,投资者也是一头雾水,今年国家对CPI的容忍度是3.5%,但2月份的CPI仅仅因季节性因素上涨3.2%,央行立即改口,把控通胀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指标,并连续实施正回购,回笼资金近万亿元,导致市场利率迅速升高,而股市的收益与利率成负相关,股市出现调整就是一种必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有一个明确的指标那就是失业率低于6.5%,而我国的货币政策让投资者感觉就是随意性大,摸不着北,适度是从紧的适度,还是从宽的适度。面对一个风险市场,拿不准的货币政策下,选择离开是一种无奈之举。
一些产业政策的不确定,也让投资者无所适从,审计署官员铁路总公司2.66万亿元负债可以通过上市融资解决,让市场受惊而大跌,昨天电网公司一分为五,导致相关个股普遍跌停,总理强调三公消费负增长,白酒板块暴跌,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中央力挺,但地方却摇摆不定,导致建材地产板块走势难以促摸。公费购车只增不减加上3.15汽车问题倍曝光,导致昨天汽车板块成为大跌的重灾区。
面对风险度极高的资本市场,格林斯潘最大感触就是给投资者一个稳定的预期,所以才有美国股市牛气冲天,而中国股市确是一团迷雾,让投资者摸不着北,只能是熊气弥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