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价药为何躲进了药店角落?

(2013-07-08 14:55:35)
标签:

杂谈

《工人日报》(2013年07月08日 04版)
    本报讯(记者张翀)8角钱的青霉素、3角钱的牛黄解毒丸、3角钱的红霉素软膏、1.89元的酵母片……这些曾经为无数人缓解病痛的廉价药品,正越来越难觅踪影。
武汉市民殷女士最近因为天气炎热,肠胃出现问题,她想吃点酵母片改善一下肠胃功能。可是,她逛了大大小小将近20家药店,却没能买到酵母片。无奈之下,她找到当地一家大型三甲医院,专门挂号请医生开药,却被告知:“这种药我们医院已经不进了,你可以到药店找找。”最后,她的同事偶然在一家小药店的角落里为她找到了一瓶酵母片。
7月5日,记者在街头采访了20位武汉市民,他们大都有过买不到廉价药的经历。随后记者又探访了30家药店,发现非那根、银翘片、七珍丹等以往人们常用的廉价药大多已不见踪影,而价格较为低廉的酵母片、硝酸甘油、胃舒平、心痛定、扑尔敏、感冒通等药品则要在药店角落或者药架底层仔细寻觅才能找到。而这些药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价格了:甘草片多为瓶装,售价从5元至9元不等;过去几角钱一袋的牛黄解毒片也身价倍增,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以前用软塑料管装的氯霉素眼药水都换上了新装,价钱也翻了几倍,价格在7元到10元之间。
对此,一家大型连锁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药品价位高意味着利润高,尤其是在成分、疗效等相近的情况下,药店必然倾向于推销高价位的药品。当然,一些低价位的药品也不能少,事实上不少顾客是冲着便宜药来的,但最后往往还是会在药剂师的建议下,选择价位较高的药品。
记者找到武汉市数家大型三甲医院的药剂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医院的药品引进有着严格的程序,主要考量的是药品的疗效而非价格,一般可以通过廉价药解决的问题,医生们现在倾向于不再开处方,建议患者自行到药店购买。
记者辗转联系到一家药厂的销售人员。他说,药品定价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而原料成本上涨是导致各类药品价格上扬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即便是廉价药,也不可能是人们印象中的价格水平了。
这位销售员介绍,生产廉价药不少是出于主管部门的要求。其实,廉价药品无法给药厂带来利润,药厂一般通过更换包装少量提价等方式让自己不至于亏本。同时,一些廉价药的消失,不都是因为缺乏利润,而是一些药品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如副作用较大,无法通过国家的药品招标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