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雪根》的另一种阅读分帖(十八)
(2013-09-06 14:34:40)
标签:
转载 |
炊烟
终于像一团火走出空中的门
踩在一朵云上。大地上人类在忙自己的事
野兽在找配偶失散的气味
而河流,洗涮着两岸
是的,我选中一个烟囱跳了下去
那儿,刚刚有一个人抱一捆柴
刚刚,她哄饥饿的孩子噙着泪睡了
是的,很快我将再次升起
追赶上另一片云告诉一个人是如何独自
烧开了一锅水,她是如何将那些土豆和面
做成了爱心菜,孝敬饭,以及一勺勺生活的汤
我将牵住一场雨水的衣襟
像孩子那样哭
国产诗讲究形象思维
西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fd8bcb0102e5zn.html)
形象思维作用于诗歌,诗歌终归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管这种传统理论在现代诗中是否过时,最起码比现代诗中的抒情诗要強,现代诗中的抒情诗看过即忘,从艺术手法划分说起,它无非是戏剧中的内心独白,或者是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哪比得上人物形象全面,就拿于贵锋这首诗来讲,它等同于全景式的小说,或者童话。我们不要把它仅仅当成一首诗看待,行吧?
真的,不是我这二年诟病于现时的抒情诗,实在是于贵锋这首诗让我目痴口呆,盘算这首诗的成诗时间、师承关系,结构布局,不知要费于贵锋多大功夫?!
只这个成诗后的拟人化,上天入地再上天,如此三番五次,空灵奇异,萦绕于心,让人纲举目张,不能自持。
大骇之下,扪心自问,该怎样看待这首诗,该怎样看待这首诗?
一刹那之间,体会到诗人的大悲悯意识。就是说,诗人的诗不是有具体感人的细节,让阅者自己感动潸然泪下。而是诗人自己明白无误直说自己的观点:我将牵住一场雨水的衣襟/像孩子那样哭。这样的话,读者看到的是诗中主人公自己的悲悯意识,同样震颤人心,让人感动。
不得不说说,这诗中共有两处说到泪与哭,要知道,这些敏感的字眼除了透露诗人的心迹以外,在读者的角度上,它还有一层显露诗人的艺术功底问题,一首诗有一两处,显得这首诗魅力四射,有一种十分干练的味道,使诗锦上添花。
这首诗一处是:--河流,洗涮着两岸。另一处就是尾句:像孩子那样哭。记得诗人胡弦有句诗:我们爱过的女孩不见了。同样具有震颤人灵魂的效用。
本来这是细节问题,但这些细节对一首诗的媚惑特别有辅助,所以多说了两句。
下面书归正传,前面讲了这首诗的师承,原因是我对英国作家王尔德的著名童话《快乐王子》有所知悉,童话中快乐王子生前住在与外界隔绝的无愁宫里,过着无忧无虑,富贵、欢乐的生活,对他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把这种单纯的欢娱当作快乐的话,那么宫中的人们称他为快乐王子,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他死了后,人们把快乐王子像矗立在一根高圆柱上面,高高地耸立在城市的上空。他满身贴着薄薄的纯金叶子,一对蓝宝石组成他的眼睛,一只大的红宝石嵌在他的剑柄上,灿烂地发着光。快乐王子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正是由于快乐王子走出了宫中高墙,来到了这个城市的上空,他的眼界得以开阔,得以俯视形形式式的人间百态。他看到这个城市繁华的背后,生存着许多不幸的穷人。看见这个城市一切的丑恶和穷苦,善良的王子忍不住哭了。快乐王子不再快乐,他开始通过小燕子帮助穷人(摘自网络)。
但我还是对诗中的形象思维念念不忘,那个拟人化上天入地再上天,空灵奇异。我还是把这首诗当成一部全景式小说看。我还是诟病于现今的抒情诗,看过即忘,无论你写得再文采斐然,低档诗永远就是低档诗,除非改良,增加难度。
杰出的拟人化,又拟物化,那上天入地再上天,写活了炊烟袅袅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