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红高粱诗歌大奖赛获一等奖作品:心灵的村庄

(2012-11-13 14:47:06)
标签:

转载

 心灵的村庄

 

    许敏
  

    1.
    风吹亮河湾,吹亮场院
    吹遍月亮的栏杆
    土屋蜷缩着,裸出清凉的灰色屋脊
    长星从密叶的缝隙滴下来
    四野散发干净的草木气息
    你的心同泥土里的种子一样
    有着善良、细微的呼吸
  2.
    月亮升到村庄的上空
    风一吹,树影摇曳
    我的爱,零零散散地碎了一地
    风继续吹,屋檐旧了
    这盛得下万物的温热的心脏
    从丘陵岗地到河湖低洼
    密集的褶皱和丰沛的乳汁
    大潜山轻轻摇晃,派河把头埋得更低
    风继续吹,整个世界都松弛下来
    就坐在我的对面。我一次次地把灵魂交出去
    肉体也不是累赘,低洼里的蒲公英
    灌木下的蚂蚁,请安抚比它们更小的愿望
  3.
    田野安静下来
    没有人洞悉它的幸福和忧伤。
    空阔之地,风翻来覆去地絮叨
    悲伤陷落
    一只鸟和父亲蹲在田埂上
    两者有着微弱的呼应。
    秋已抵入膝盖
    一些关节还在默念春寒的隐痛
    一丛雏菊,几抹虚静———
    在脚下,谦卑而又安详
  4.
    蝉声如骤雨,急急下着
    槐树的高只有椿树的一半
    墙根下,我们埋下童年
    你看到的只是乡村的局部
    一些景物在迫近,另一些已无可挽回
    汽车在乡间的石子路上颠簸
    你把脸贴近窗户,蝉声如雨
    它先是对抗———
    然后和解。这世界冰凉如石
    小小的心脏,也用这罐水解渴
  5.
    纺线的积雪,越下越深
    一低头碰着了芦苇
    几只唱歌的蟋蟀
    已经站到云朵的高处
    河坡的青草不肯草草收场
    又不肯错过自新的机会
    那一年,你在河坡上坐着
    看一河床的石头流动,水在颤抖
  6.
    这雨水编织的乡村。我爱过,哭泣过
    祖母离开尘世。房前,屋后
    她栽下的槐花清香,而楝果苦涩
    草垛向高处逃离
    羊群落入湖水中
    空气清新得一句废话都没有
    风在石头上刻下:“我愿意生,也愿意死。”
  7.
    浓荫里,不再有奢望
    巨石撞击胸膛,所有热恋的、怜悯的、渴望的
    都已哑口无言,船在岸上触礁
    当暮色赶着羊群穿过这片祈祷之林
    你像盲童一样细数自己的快乐
    树荫再一次地抚摸这群倦怠的羊群
    “它是痛苦的证实者”
    唯树木年年惊愕它们成为浓荫的理由
  8.
    抬头,你看见静止的天空
    有长河的幻影,无处藏匿的飞鸟
    翅膀擦过烟尘,像流浪的艺人
    将盛大的秘密暗锁于心
    秋风不紧不慢,万物低首
    一副赎罪的样子,那些被碾碎
    沉入泥土的血肉,像个哑巴
    一声也喊不出来
    山川依旧,大地上的生灵
    都在一只巨大的鞋子里行走
  9.
    一朵小花安详地躺在山村的怀里
    不似我们,对心爱的人
    有些拘谨,有些扭捏
    有的被雨水收藏,有的被阳光擦亮
    有的开在墙角的缝隙,
    干净的骨肉,将一座
    村庄固定住,那么轻盈
    仿佛尘世的一切
    都可以放下

 

 

红高粱家乡的诗歌之旅

 

◎许 敏

    

    一直向往这样的生活,安宁,温暖,祥和,通过写作,建立一个包容的无限广阔的世界。我的家乡许楼是没有红高粱的,与红高粱的唯一联系是10月23日接到第二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组委会的电话,被告知获得了这个奖项。27日夜我还佩戴单警装备,在合肥的东流路上参加市公安局组织的夜巡,28日早晨7时,匆匆踏上去山东高密领奖的诗歌之旅。
    因为莫言,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届的红高粱诗歌奖也备受关注。虽然写乡土诗近20个年头了,但是想用凝练、质朴的意象打开一条通往乡土的真实路径,写出思辨的、复调多变的乡土,对此我一点把握都没有。在火车上,我一直回忆我的那组参赛作品《乡村诗篇》,那些许楼村的雨水、树木、尘埃和生灵,有一种茫然和酸楚。中午12时赶到高密,由于沉浸在与诗人相会的喜悦中,在入住宾馆的走廊里,与迎面而来的著名作家莫言先生突然相遇,我竟愕然张口,说不出话来,看他从容地从身边走过去,还是电视里沉静的样子,那么朴素,像你的一个邻居,我久久地回不过神来。
    次日清晨,朔风疾,天有些阴冷,我们一行人早早来到颁奖会现场,衣着单薄的工作人员在高密市文体公园广场上紧张忙碌着,最受人们期待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先生,围着围巾,也如约出现在红高粱文化节开幕式主席台上,早有一大帮记者长枪短炮台下伺候,会议手册上居然看到了瑞典国家电视台记者的名单。莫言先生没有讲稿,稳步走向发言台,话语依然那么诚恳,朴实,幽默,像一株沉甸甸的红高粱呈现它的乡土本色。“前几天有个朋友对我说,因为有了莫言,才有了红高粱文化节,我说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莫言的声音底气很足,他说,在他写小说之前,高密人民已种植红高粱千百年;在他之前,高密父老乡亲已创造了灿烂文化。“我写小说,是继承了高密文化;我写小说,是在向家乡父老学习的基础上开始的;我写红高粱,是因为高密曾经有过一眼望不到边的红高粱。如果没有高密的红高粱,如果没有家乡灿烂的文化,如果没有父老乡亲的培养,也就没有我。”发言中,莫言再次呼吁,希望大家的目光尽快从他身上转移。“我过去是、现在是、将来都是一个会写小说的农民,都是高密的父老乡亲们的一个不太称职的儿子。”莫言诚恳的发言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的掌声。
    颁奖会开始,从本次诗歌大赛评委会主任、《诗探索》主编林莽先生手中接过水晶奖杯,感到这个奖杯沉甸甸的。乡土是母土,承载过我无限丰饶的心灵。在这个孤零零的星球上,唯有乡土是我的襁褓,唯有乡村是我心灵的居所,不管它如何变化,我和它都有一根脐带系着。
    晚上是诗歌朗诵会,佳作纷呈,不乏急就之作,也都精彩!女儿在老师、诗友的一再邀请下,朗读了我的参赛之作《从低处漫过》,情感控制恰如其分,也是另一番解读,让我感动不已。
    30日上午,诗友们陆续回返。中午在一家小餐馆就餐,让我再次领略了高密人的好客和朴实。去火车站途中,尽管时间很紧,开车送我的高密心理医师王学敬先生还是建议我从高密一中经过,看一眼校园里的莫言文学馆。不难看出,年过不惑的他对文学依然钟情。我们隔着栏杆,打量着由王蒙题字的 “莫言文学馆”,那么安静,在这个深秋,是否也有抽枝发芽的欲望?
    在高密的小火车站里,脑海里还是那张挥之不去的憨厚的脸和缭绕的猫腔(高密的地方戏茂腔,莫言小说里写成猫腔),我的心似乎要真的融化在这片生长红高粱的土地上。
(许敏,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2.11.9《人民公安报》.作品

 

               许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1228051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