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馆之城
标签:
北京大运河唐天骄远方的家恭王府杂谈 |
分类: My_Journey |
北京,像不像一个巨大的博物馆!这居然是我在9年之后才慢慢得出的感悟。。。人有时候真的很不公平,对身边的经常视而不见,不过当发现身边的美之后,也同样会念念不忘。
北京中轴线的第二集主题就是博物馆,真的很服我们的编导,想到这个主题真的太厉害!北京有那么多的博物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天文博物馆,而其实北京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故宫就是城市博物馆中的宝藏展品,胡同可以算得上是互动感超强的古迹遗留,按照这个思路再看北京这座城市,新的趣味扑面而来~~这次的拍摄去了两个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恭王府和郭守敬纪念馆。
恭王府是清代王府当中体量最大的,它代表了王府文化。人们常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带我们漫步恭王府的是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馆长,冯馆长说恭王府最可惜的是由于中途改做他用,很多原始的资料和物件都无法查清了,因此也留下很多待解的谜题。但恭王府本身也非常有魅力,许多建筑的细节已然为我们透露了当年这座庞大宅邸的主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以及这些细节体现出的时代底色。
恭王府的规格很高,看到屋顶的琉璃瓦就可知一二。可是谁能想到这座如此传统的中式建筑中,大大方方的立着一座西洋门。在规制如此严谨的王府里,落上一座西洋门,既说明了主人的时髦,也体现出当时西方文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这座西洋门连接着恭王府的后花园,这个位置虽不那么显眼,但却凸显了主人的对西洋门的喜爱,毕竟后花园可是这个“家”里,最让人放松的地方了。
现在的恭王府承担了更重要的角色,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基地。在这里不定期会对国家级的非遗项目进行展示,人们在这里看到了古老的手艺在时光打磨后所呈现出的新活力。也许还能够在恭王府古香古色的环境里跟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学手艺!让传统文化诗意的活着,是冯馆长一直所希望并努力实践的。
另一个博物馆与恭王府完全不同,它是郭守敬博物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郭守敬是谁,包括我在内。可是参观完之后发现郭守敬真的是太厉害了。他修了通惠河,贯通了大运河。还用自己改进和创造的天文仪器进行天文观测,比如我们熟知的简仪,浑天仪等等。可以说是真正的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了!看过他的生平之后,真的会感叹世上怎么又这么聪明还勤奋的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博物馆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太多的观众参观,实在非常可惜。
郭守敬博物馆的馆长鹏鹏哥哥想了很多办法。打造城市漫步活动,用游学的方式为纪念馆倒流。重新规划展馆的内容,让馆内游览性和可看性更强。发挥孩子们的带动作用,因为孩子们能够上影响父母,下传递子孙。这样的思路一直贯穿于运营纪念馆的思路之中,将整个纪念馆和一切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都更加活跃起来。
文化是宝贵的,不会有任何人质疑这一点。但如何让文化能够有效的传承下去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和付诸行动的。如果我们不重视自己的文化,不了解自己的文化,那么厚重的历史和熠熠的文化之光也不过是一句空话。只有亲自拥抱自己的文化,研究自己的文化,珍视自己的文化,才是对文化更好的传承,才能真正做到保护我们的文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