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之秋

标签:
大运河唐天骄远方的家北京社稷坛 |
分类: My_Journey |
从2011年11月来北京租了房子之后,算下来我已经在北京生活工作了9年了。时光是指缝中握不住的沙,回想9年时光,似乎自己还是一个不太了解北京的人,借着这次拍摄的机会,终于可以再一次认识北京。
今天这篇取作北京之秋,开拍的时节正是北京最美的时节,树叶还没有完全变黄,高远的天空把北京衬托的干净、清爽。不冷不热的天气让每一个人都自如的伸展在干爽的空气里。北京的秋天,懒洋洋的,适合发呆~!
我们的第一站走进故宫旁的中山公园,说出这个名字,一定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接着就会非常陌生。熟悉是因为全国各地有很多的中山公园,而陌生是因为,很多人都去过故宫,去过中山公园,或许是从中山公园穿行进入故宫的,却未必对这里细细留意过。其实我跟大家一样,可这一次拍摄却让我对中山公园有了很深刻的记忆。
中山公园位于故宫南面,天安门的西侧,在明代时候,明成祖朱棣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将原位置的兴国寺改为了社稷坛,成为了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四百多年后,只有皇家祭祀才能进入的社稷坛,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开辟成为公园向公众开放,初称中央公园。从此皇家禁地成为了公众可以进入的公共园林,这对当时的人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其实,在初入中山公园的时候,我曾发愁该如何展现这个看起来比较传统的公园。但同行的老师告诉我说,在中山公园开放的年代,人们的生活非常单一,生活中如果有空闲的时间,站在路上聊天都可以被当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所以公园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供了更多的生活趣味。它告诉人们,从此打破了皇族与百姓天壤之别的真实界线,也为人们的空闲时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优雅的生活成为可能。
中山公园比起北京的天坛公园,显得更娇小别致。有筒子河将故宫与中山公园隔开,一排柳树柳枝飘摇。在秋日的北京,翠绿的柳条,湛蓝的天空,远处精致的角楼共同构成了一幅北京内城独有的画面。面向这片风景,有一排排的木椅,这是最适合冥想和沉静的地点。
中山公园最让我动情的是古老的社稷坛。社稷坛上铺就着五色土壤,分别是黑色、红色、白色、青色、黄色。大家也许并没有过多的去关心这些土壤来自哪里,代表什么。其实他们真的来自我们国家的不同地方。黑土来自我国的东北平原,黄土来自我国的黄土高原,红土来自高温多雨的南方。甚至在香港回归的时候,还曾特意将从香港带回的土壤放入社稷坛中。当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我忽然觉得面前的社稷坛是那么广阔,辽阔的祖国此刻是那么的靠近胸怀。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够用脚步丈量自己的国家,但站在社稷坛前的那一刻,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感受到领土完整是多么重要,来自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一下子就被唤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