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是以谷类食物为主食的国家,可就是在这最基本的谷类食物的营养认识方面,却常常存在着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一:大米、面粉越白越好
稻米和小麦研磨程度高所产生的大米和面粉比研磨程度低的要白一些,吃起来口感要好一些。但从营养学角度讲,大米面粉并不是越白越好,这个要从谷类种子的结构说起。谷粒由外向内可分为谷皮、糊粉层、谷胚和胚乳四个部分,其营养成分不尽相同。最外层的谷皮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还有矿物质;糊粉层含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谷胚则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以及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胚乳是谷粒的中心部分,主要成分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如果加工过细,谷粒的糊粉层和谷皮被去掉太多,甚至全部被去掉,成为精米精面,就损失了大量营养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大米、面粉不是越白越好,建议可以吃一些糙米和全麦粉等研磨程度低的谷类食物。
http://s1/mw690/002SfxJHgy6NMD0rQmk00&690
误区二: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
很多人认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食物,如米面、马铃薯等会使人发胖,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要知道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三大产能营养素中,同等重量的脂肪约是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2.2倍。并且研究发现,当提供高脂肪食物时,受试者需要摄入较多的能量才能满足他们食欲的要求;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时,则摄入较少能量就能使食欲满足。因此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是不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使人发胖的。
http://s15/mw690/002SfxJHgy6NMCXuPoi2e&690
误区三: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米饭和面食含碳水化合物较多,摄入后可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即血糖)并生成能量。很多人为了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往往选择减少主食摄入量,有些女性为了追求苗条身材,也很少或几乎不吃主食,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要知道碳水化合物不是血糖的唯一来源,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也可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血糖。无论是碳水化合物还是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最终都会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储存。相对来说,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更易被利用,而食物中的脂肪则更易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储存。所以说,想通过减少主食摄入量来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和减肥是不可取的。在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中,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比例应当占到50%~65%,因为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红细胞唯一可利用的能量。
希望在膳食中存在以上误区的人们能够走出误区,拥有平衡、合理的膳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