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指示精神的出炉,目前依然停留在“只闻其声不见其踪”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又一次展现了其超高的关注率。
看着越来越多的板,想必投资者有点蒙圈。小编先给大家排个队。从目前的几个主要市场的定位来看。由初创向成熟企业递进的上市市场依次应该是:新三板→创业板→战略新兴板→主板。
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和各大机构的观点,对比来说的话,战略新兴板定位于服务规模稍大、已经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战略新兴企业。而创业板更侧重创业型企业,特别是规模偏中小、还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定位与创业板有一定衔接,总体目的在于推动资本市场在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战略新兴板的定位更像是主板和创业板之间过度的市场。
在此上市,的企业拥有更加成熟的盈利模式和业务结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高于主板市场的估值优势,更加便于企业的上市融资。
实际上战略新兴板的推出还是引来了很多业内的讨论,一个有趣的观点是上交所明显是眼红深交所通过创业板所赢得的高度活跃的交投状态。战略新兴板虽然有很多“微创新”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大写的“抢生意”。说句实话,小编确实也是无从反驳。不过对于股民来说,战略新兴板的推出有三件事儿是要注意的。
第一,对于资本市场的整体而言,是一个可以倒推的政策利好。很多人说,战略新兴板又是扩容扩容扩容,为啥能是利好?事实上,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实际上强化了国家通过资本市场来对下游优质企业融资的战略意图。这种意图的暴露,更加明显的支持了另外一层逻辑——未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将取代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银行满不情愿的间接融资。事实上,在去年开始,流动性迎来了多次宽松,但是收效甚微,我们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于实体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企业和银行的贷款与融资意愿双低。而资本市场的天生优势避免了企业在融资前就考虑还账的问题。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际上反而成为了加剧存量资本流入实体经济——尤其是高成长性实体经济的渠道。
所以大家也应该看到,为什么国家政策的推出主要针对的是这些“低门槛”(新三板、战略新兴板、注册制)的改革方向。因为打通了更加便捷的上市路径,最终就能够通过有限的资本市场规模来带动难以想象的场外风投的热情。这种热情的调动,对于经济来说,才是真正的活水。
第二,创业板确实是利空。扩容的方向实际上与创业板高度重合,这种重合必然导致优质企业大量的涌入市场,这种涌入会带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成长性标的的稀缺性会被冲淡,与之对应创业板整体估值的回落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第三,创投类企业的春天。战略新兴板的推出,毫无疑问会对相关拥有上市资质的企业形成利好。但是同时,我们认为相比于投资者很难获取股份的这些“还没有上市却有机会上市的潜力股”,创投类的企业则拥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同时如果大家关注到明年的政策趋势,包括注册制,包括新三板的转板,IPO的新模式以及正在推进的战略新兴板,我们认为,创投类个股的春天才刚刚来到。
个股方面:
1.同方股份(600100)
公司是我国高科技企业的龙头代表,其威视安防业务稳居世界前三位,并且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检测设备供货商。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至少有10家以上的子公司符合创业板的上市要求,有市场预期首批将有2-3家进入上市流程。而且公司旗下的创投企业也很多,包括同方创新投资(100%控股)、汉鸿投资(100%控股)等接近20多家创投企业。
2.钱江水利(600283)
公司控股子公司钱江硅谷,控股比例为80%,主要通过持股各类创业基金和产业基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公司还持有浙江天堂硅谷创业投资集团27.90%的股权。其已形成医药化工、机电一体化、再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等三大投资领域的优势。
3.张江高科(600895)
凭借地主之利,通过参股优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公司已经形成了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并延伸出金融服务的模式,为其带来可持续的收入。目前公司主要控股11家子公司,开展创投业务的子公司有4家。
4.杉杉股份(600884)
公司与上海杉杉新材料研究院共同投资组建宁波杉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创业投资业务。
5.华银电力(600744)
公司参股清华科技创业投资公司5%的股权,具有正宗创投概念。
6.天茂集团(000627)
在参股创投方面,公司持有上海益科创业投资31%股权和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8%股权。尤其后者致力于高成长企业培育和高科技项目孵化。
7.亚星客车(600213)
公司收购复星实业持有的金瑞四方医药科技投资公司全部股权,质地优良,有望成为公司后期利润增长点。
8.常山股份(000158)
公司直接参股包括石家庄商行在内的金融企业,同时出资2400万元持有8%股份的清华紫光科技创新投资公司,专业致力于高成长企业培育和高科技项目孵化,因此,其创投题材亦较突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