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中的辩证法
标签:
健康 |
分类: 营养思考 |

饮食的目的是什么?今天再谈这个话题已不仅仅是温饱,而是在此基础上达到营养、安全、健康之用。怎么更好的达到这样的作用,饮食中可是充满了辩证法的,时时处处要辩证的看待,且听我慢慢分析。
1.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早已对不同食物的类别与作用有所阐述:五谷为养,五果为益,五
2.
现代食品贮藏与物流的发展,使得人们看到了反季节带来的市场收益,让消费者消费到到反季节事物的新鲜。但是人们的这种有悖于大自然的反季饮食行为,是一种不顺应自然的规律的饮食。一方面为了使反季节的作物、瓜果蔬菜培育,使用了很多的生物化学技术,包括化学试剂的使用,同时反季节的贮存过程当中也会使用很多的生物化学方法,因此反季节的食物中难免有农药、化学试剂的残留等不安全的因素;另一方面,人体的体质应与四时相适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自然是养生之道。试想冬天吃着西瓜,夏天吃着冬枣,春季吃着反季的苹果,秋季吃着草莓,看似新鲜的食物,吃进去的不仅不是那个味道,而且也会随之吃出一些的不健康来。
3.
就拿中国来说,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的饮食差别很大。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哲理性不仅仅在于人的性格与水土的关系,也在于人在这片土地上长久以来形成的体质特质,包括人的作息、人的活动、人的体内环境、人的生理特征、人的肠道特征、人的体内微生物菌群等,与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方人吃的辣椒北方不一定吃得适宜,北方人吃的大蒜大葱南方人也不一定合适,西部的油茶羊奶东部不一定可以天天这么吃,这已经在好多人身上有所体现。当然不仅要看到区别,也要看到各个地方饮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使得地方的饮食和而不同,越来越趋于营养健康。
4.
男女本身的生理结构不同,饮食也有各自的区别与联系;一个人成长的不同时期,例如婴幼儿
5.
在中国一般来说一日三餐(世界有的地方一日两餐或者四餐,暂且不论述),每餐的饮食偏重与比例有所不同。一般来讲,早餐是一日新的开始,早餐不仅要吃而且要吃得营养,侧重于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饮食量大约占日总饮食量的30%左右;中餐可以适量的多吃点,大约占一日饮食总量的40%左右,可以吃得全面一些;晚餐在讲求营养的基础上突出清淡,不宜吃得过饱,大约占日总饮食量的30%左右。
6.
全面均衡是饮食的总原则,是饮食辩证法的集中体现。这一点要单独列出来,因为好多人觉得
7.
虽然强调饮食的全面均衡,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营养素之间存在对立又统一的矛关系,表现就是有的营养素之间一起食用可以相互促进彼此的吸收,是非常好的搭档,例如酸性的环境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而维生素A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等,是一种相协作用;而有的食物之间是一种相互克制的作用,同时食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或者留下潜在的危害,例如牛肉与栗子同食容易致人呕吐,巧克力与牛奶同时不利于牛奶中蛋白质与钙的吸收,水果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水果不适宜与海鲜同时食用,绿豆不宜与狗肉同食,西瓜不适宜与羊肉同食等等,这些饮食的相克在健康营养的饮食中要避开。要利用食物的相生相克更好的来为身体补充营养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