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和热,除了气象上的科学数据以外,还有好大一块儿是人的心理感受,前一篇说到酷暑倒还想起在夏至吃荔枝狗的事情呢。酷暑,也就让人自然会去想到酷寒。在国内教留学生的时候,我们老说人家俄罗斯人不怕冷,结果他们的回答是他们只是不怕多穿衣服,还是你们南京人不怕冷,这么冷的天没有暖气,还有人穿裙子上街。等自己到了美国才知道,建筑里汽车里都是暖的,只有从建筑到汽车的几步路冷一点,裹件大衣就能搞定了。
如果我说南京是中国最冷的地方,除了“前空调”时代在南京生活过的人以外,恐怕没有别人会同意了。其实我小时候的南京,零下七度八度的温度会维持很久,我都是可以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的。大学期间,教室北墙根的雪可以一寒假不化。这一点温度的确不算什么,可是南京是江南城市,不供暖,所有的建筑都没有暖气设施。在那样温度下的教室里去坐着试试,一个小时候之后保证双脚失去知觉。
刚入学时,学校老师善意地提醒我们那些大北方来的学生,说南京冷。小年轻们自然是不服气。真到了冬天,宿舍里没有取暖设施,被子是冰凉的,而且是湿冷的,这帮北京来的、东北来的要骂很久的娘才能睡得进去。早晨出来就更难了,屋子是冰冷的,衣服也是冰冷的,这时候就不是骂娘了,而是骂自己选错了大学!
武汉,长江边的重镇,一切都象极了南京。上大学时暑假从昆明家里回南京的学校,最快的走法竟然是搭昆明去北京的特快在武汉下车,然后换长江客轮顺江而下。加上几次从重庆坐船下来,武汉前前后后停过好几次,感觉那里的一切风土人情,从气候到口音都象极了南京。
海归之后有一次在武汉的一个友人家里住了大概一周,大冬天。那时武汉的私家车还不多,可以驾车到东湖兜风,窗户大开着感受寒风扑面,是一种很难得的感觉。可这寒风可以扑面,在家里不开暖空调就受不了了,湿冷。白天友人去上班,我就静静地坐在家里,看了一本湖北籍女作家池莉的小说集,大多数都是知青到湖北的故事。故事里好多处地方提到湖北冷,大北方来的知青不服气,结果手脚都被冻伤得很惨。这个酷寒又是武汉很像南京的一个地方。
说起来,中国最冷的地方,是“前空调”时代长江南岸从武汉到南京的这一带,气温很低,湿度又很大,关键是没有暖气,人冷得没有一个能够缓过来的机会。那叫一个冷!
这一带偏偏还是中国夏天最热的地方,副高控制的区域。住在深圳时,最高温度到了35度就绝对不会再往上走了。看着电视里从武汉长沙到南京杭州的39、40度,每每庆幸自己住了个好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