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格的英语口语测试
(2012-06-24 15:23:07)
标签:
中介语第一语言英语第二语言国防部外语测试 |
分类: 国人学英语 |
可是,口语的考试和评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变因素太多,而且最关键的是考官的个人主观因素无法完全排除。
美国有一个很权威的测试,是美国国防部的外语测试。因为他们经费足,从标准的制度到人员的培训都是最高水平的。口语的考官培训中要听几千个小时是录音,然后逐一去打分,知道打出的分数能够十分符合标准,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怕他们的“耳朵”出现偏差,还要定期地再要求他们听很多小时的录音并打分,以此修复偏差。
这个测试结果大概是分为六等(我在凭很多年前的记忆说,没有再具体查),到了四等算是美国大学毕业水平、到了六等是最高水平,能上战场的水平。能上战场可不是开玩笑的是,一点点的错误或口音就可能把命都丢了。如果都象中国的抗日电影里那样,中国人扮成日本兵,开口一说话是“你的,大大的要西”,都不知要死多少回了!
在我上学期间的后期,因为我们的专业是英语教学,所以大家对英语学习者表现出来的中介语都很敏感。有一次,我的系主任,就是那个要去“卖药”的哈佛博士跟我说,要介绍我去参加国防部的测试。他说难得碰到这么好的英语中介语,很好奇想看看我的水平在哪里。若干年前我们系有个学生(我们系只有研究生)达到过五等,是他见过最高的,估计我也是差不多的水平。
结果,我测下来是四等。出现了什么问题呢?那些测试官十分专业,砸中了我听起来很流利的英语里的两处软肋。
考官跟我交谈,然后慢慢增加谈话内容的难度,想把我的英语的“天花板”摸出来。我是“学院派”英语,个人知识面有很广,当时对时政也比较关心,所以内容深了、语体正式了我都问题不大,对答如流,没有太大破绽。
然后他突然改变风格,跟我来上了街头英语,话也不好好说了,半句半句的,词汇也突然变得很不规范,人也没个坐相了,摇摇晃晃的,跟我谈些个流行音乐之类的。这一下我傻眼了,我没有接触过这一套,我做不出得体的回复了,还不说他提到的音乐、乐队、唱片什么的,我只能听个似是而非的。的确,如果在战场上我打入“敌人”内部,碰上对面考官这么个士兵,估计我是活不了了。
第二处软肋打在了“虚拟语气”这一块。第二语言的表达里有一个第一语言中没有的技巧,叫“回避”。因为第二语言都处在中介语状态,总要有不会的地方。这时拥有成熟第一语言能力和知识文化背景的表达者可以选择“绕”着走。我的语言表达里,回避技巧很高,使得我说和写的东西显得十分流畅,显得我的语言水平好像很高。比如我碰到虚拟语气,总是把要说的事情,拆成几个句子去说,把准确的意思说出来了,却不去折腾什么“could, would”之类的。结果老道的测试官就把他递给我的话一点点收紧,把我的回答框死在要用虚拟从句表达的语境中。我几次绕过去,就被他抓住了,这是我的“天花板”,再高上不去了。
摸到了“天花板”,考试的一个小节就结束了,相应的评定级别或分数也就能够得出了。这样的口语考试,可是说是最接近客观的语言评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