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骨关节所需要的营养
今天在环堤公园散步,碰到一位久未见面的老熟人。看到他那憔悴的面容,我忙问他怎么了?身体不太好?他告诉我,自己倒没大事,就是家中老人上个月滑了一下,股骨颈骨折,年纪大了,不能手术。黑天白日疼的历害,他也忙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这是老人两年来的第三次骨折了。他告诉我,这些年也没少给老人补钙,怎么骨质疏松还这么严重,就像叮当琉璃棒,一不小心就断了。
我就问他,都是给老人补的什么营养素?他说,补的钙呀,好几种钙都用了,骨头汤也没少喝,拍片一看,骨头仍疏松的像马蜂窝。我告诉他,老年人骨质疏松,光补钙是没有用的,骨头的弹性来自胶原蛋白,光补钙,没有胶原蛋白去固定它,除了骨头变得更脆更易折外,进入血液里的钙随血液流动,去不了它该去的地方,所以还要补充维生素D。打个比方说吧,如果要砌一面墙,需要砖头、水泥,还要有建筑工人。钙就是砖头,胶原蛋白就是水泥,而维生素D就是那个运砖、砌墙的工人,缺一不可。尤其老年人不光缺钙,几乎什么都缺,膝关节、椎间盘也都会有毛病,所以,要想有好的改善效果,就必须补充全骨营养素。
那么,什么是全骨营养素呢?所谓全骨营养素,就是保持骨关节健康的主要营养。包括:钙、胶原蛋白、维生素D、氨糖和维生素C。钙的八大作用和如何补充,前文己经详细介绍,不再重复,本文重点介绍其他几种营养素。
在人的关节组织中,一般都是上下两块骨头,骨头顶上有软骨,脊椎有椎间盘,其他关节有个空腔叫关节腔,外面一层滑膜包着这个关节,整个关节交接处,都是泡在滑液里的。软骨(包括椎间盘、半月板等)和肌腱(筋)都是由胶原蛋白和少量钙组成的,它就跟胶皮似的,具有很强的韧性,其作用就是缓冲关节摩擦带来的伤害。
但是,光是软骨的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负重量很大的膝关节、髋关节等,活动量大了,也是会磨损的。我们的身体很聪明,它就利用胶原蛋白和氨糖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下制造出润滑油——滑液。
氨糖的正式名字叫氨基葡萄糖,简称氨糖。它既是形成软骨细胞的重要营养素,也是软骨基质和关节液的基本成份。它不仅控制着人体骨关节的健康,还控制着关节软骨滑膜的代谢平衡,并为人体大量催生和补充关节滑液,从而不断润滑关节软骨面,减少磨损,使关节部位灵活自如,缺乏氨糖会直接导致各种骨关节疾病的发生。另外,氨糖还是关节腔内的“清道夫”,不仅能抑制非特异性因子的炎性反应,解除疼痛,而且能消除关节腔内有害酶类,提高关节和机体的免疫力。氨糖对骨关节如此重要,但人体在35岁后,就因流失多于合成而开始缺乏了,所以,中老年人适当补充氨糖是非常必要的。
胶原蛋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25%~30%,在骨关节中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比如,骨胶原和钙构成了骨骼的主体,它就像墙体中固定砖头的水泥,或者说它更像骨骼中的一张充满小洞的网,牢牢地留住就要流失的钙。没有这张充满小洞的网,既便补充了再多的钙,也可能白白地流失掉。甚至会进入到血液中随血液流动,最后经肾到膀胱,所以,有人补钙补了个肾结石、尿路结石。也就是说,只有摄入足够的可以与钙结合的胶原蛋白,才能使钙在体内被消化吸收,防止骨头变脆。但是,由于吃进去的动物的胶原蛋白,在人体内经吸收转化为人的胶原蛋白,必须有维生素C的催化,所以,还有必要同时补充维生素C。
补钙的同时,还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前面说过,钙很难被人体直接吸收,唯有维生素D能参与钙与磷的代谢,促进其吸收。同时,维生素D还可以作用于肠道粘膜细胞,使肠道吸收利用钙的效率增加,还能增加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减少钙从尿液中排出,从而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含量。但是,维生素D几乎没法从食物中得到。这是因为它是一种化学性质特别活跃的物质,稍微加热一下,到六、七十度就会完全分解。也就是说,尽管海里的鱼类、陆地上的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只要一加热就分解成别的物质了;核桃、花生等干果中虽然也含维生素D,毕竞人不能每天大量食用。所以,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主要靠肝脏来合成。肝脏利用脂肪合成维生素D,需要在阳光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并且,必须是阳光直接照射到人体皮肤上才有作用,隔层衣服或玻璃都不行。所以,上世纪光着膀子晒着太阳在地里干活的农村人,从来不缺维生素D,那时候的劳动人民没有缺钙的。今天,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 要想不缺钙,你不去光着膀子晒太阳,就只有补充维生素D了。
有了钙,有了胶原蛋白,有了氨糖,有了维生素D和维生素C,我们的骨骼就健康了吗?答案是NO。因为所有这些材料要组成健康的骨细胞,还需要多个化学合成的过程。而这些化学反应,通通需要活性酶的催化。所以,活性酶缺乏的中老年人,补充充足的活性酶后,骨关节的健康才大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