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那个北大毕业的美国留学生说落父母的万字长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少外在优秀的孩子其内心又忍受了多少委屈和无奈?真的给家长提了个醒,不要再拿着孩子当做炫耀的工具,不要再不把小孩子当人看,遇到事情多站到孩子一边考虑问题,不要一味指责孩子的不是,不要再舍不得放手,不要企图掌控孩子的一切。记住:孩子因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生养了孩子,为孩子努力拼搏,都是应该的,不要刻意让孩子感恩。
说了这么多当父母的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反回来给孩子说两句,要学会翻篇儿,再斤斤计较下去显然就是拿着父母的错误当作自己不想改变的借口了。把自己的现状都怪到父母头上,别人可能会理解你同情你,你也会获得安慰,但是这些慰藉与你生活的改变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更加让你陷入靠埋怨父母来博得外人理解的怪圈。
至于自己社交上的困难,要鼓足勇气克服,直接面对,做出改变。指望学习心理学探究自己心理成因的做法我并不赞同,无论心理分析多么透彻,最终还是要走出来,或许学习心理有利于你走出来,但走出来最终凭借的还是勇气。
世间很多事,没必要非要搞清楚背后的原理,我们照样可以一往无前。
翻篇儿是人生的一项重大能力,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留下很多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我们不能一直苛责怨恨我们的父母,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是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的。
再和父母纠缠下去只能让你未来的路更加坎坷,当你总有借口可循的时候,你的前进动力就会大打折扣。只有不计前嫌,轻装上阵,才能奔向美好的未来。
当你实力增长,你回首看父母,我相信更多的情绪应该不是继续怨恨,而是原谅他们,宽容他们。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学习成绩很好,五年级的时候,母亲突然瘫痪,丧失劳动能力,他还有一个小妹妹,家庭又不富裕,父亲自己又当爹又当妈,最终实在无力再让其继续读书,被迫让他辍学。
在家劳作了几年,家里稍微缓过劲来以后,他又去学了修车,开了个修车铺,日子还是窘迫。尤其是看到同龄人有的当年没他学习好都考上了大学,谋得了好工作。他开始怨恨自己的父亲,二人经常打架。最终父亲生气得了重病,早早去世了。
始终走不出来,不正视现实,就容易制造人间悲剧。
既然已经失去了很多,就不要再继续失去了。
改变不了的,就要接受,决不能借此沉沦。最终决定自我人生走向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