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需要因时制宜和适当强制

(2017-09-04 16:35:24)
标签:

杂谈

​孩子四岁的时候,曾带她去动物园,想让她看看各种动物。没成想,到了动物园,孩子对在栅栏里跳跃的猴子和安静的长颈鹿丝毫不感兴趣,任凭我怎么引导都没有用。孩子感兴趣的就是爬栅栏,从这头爬到那头,再爬回来,乐此不疲。好几次差点滑下来,孩子却笑得合不拢嘴。我站在一旁,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看看是不是适合孩子现在的年龄,是不是孩子现在感兴趣的。四岁的孩子就喜欢爬上爬下,随便找个地方跑一跑,孩子就能乐开了花。我们自认为很好的东西,在孩子那里,根本就不重要。

不明白这一点,你在教育上会花很大力气,反而会收效甚微。我们在动物园的一天,孩子就爬了一天的栅栏。你说,哪里爬不了栅栏?何必花钱去动物园爬?

一个同事也说,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北京逛故宫,孩子根本不看。你想想,七岁的孩子,你给他讲这是慈溪做过的椅子,他根本就不知道慈溪是干什么的,过去的历史根本不是七岁的孩子愿意聆听的。

现实中,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拼命往孩子的大脑里灌各种知识,唐诗宋词,英语单词,数学奥赛,兴趣艺体等,丝毫不顾孩子现阶段年龄是否乐意接受。教育的恶目的成了向外人显摆挣面子的了。

孩子原来的幼儿园管理严格,喜欢教给孩子东西。孩子回来后确实认得了很多字,看着小小的年纪站在汉字表前认出“爸妈爷奶”这样的汉字,起初我还很高兴。后来一想,孩子是怎么记住的呢?死记硬背,三四岁的孩子不会理解这些字的组成及意义,就是靠着对字形的记忆而背过的。这种记忆肯定长久不了,果不其然,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这些字,孩子就想不起来了。如此的学习,实质是无意义的。就是为了让家长高兴的,孩子的主观需求被恶意忽略掉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如同农业,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要因时制宜。

以兴趣为导向,并不是说完全顺着孩子来。我坚决反对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什么“快乐教育”之类的理念,全是瞎掰,是骗人的。学习这种活动一定是需要对抗人性中的一些弱点的,比如懒惰、拖延等。是要走出舒适区才能取得进步的。因此,学习是需要适当强制的,只有适当强制,才能让孩子长久坚持在某一方面刻意练习,才能获得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本身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的本质是进步和成长,而不是想玩啥就玩啥,想吃啥就吃哈。追求这种浅层次的仅满足吃喝玩的快乐,无异于动物。

适当的强制,最重要的是适当。这就是考验教育者的智慧的时候了。把握不好,就会揠苗助长。揠苗助长最大的坏处,就是虽然孩子暂时获得领先,但是永久损害了进步的动力,变得厌学。这种现象在已经毕业的高中生中比比皆是,很多孩子高考成绩不错,但是脱离了外界的约束,到了大学,开始变得堕落,一事无成。这就是过度强制的后果。

易中天老师曾写过一篇文章,说如果家长想在孩子教育上省心的话,只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在家里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尊重孩子;二是以身作则,父母要热爱学习,少看电视,在家里捧着书安静阅读的姿态就是对孩子最美的教育。做到这两点,没必要整天苦口婆心地说教或者歇斯底里地训斥,你整天看韩剧打麻将,孩子凭什么听你的?

易老师还提到,成龙成凤都不如成人,成人有四个标准: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真实的标准就是不说假话;善良的标准就是恻隐之心;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而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成功不成功,能否出人头地,能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是否快乐。

孩子是否快乐是衡量你做为家长合格与否的最重要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