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讲解城市的时候,不应离开人口。没有人口,城市就无从谈起。
城市的第一个知识点就是城市区位。也就是什么样的地区容易发育城市?这一定是围绕着人的生存要素来说的。只有那些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才有可能形成城市。
1.地形平坦的地区;2.气候宜人的地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除外。热带雨林选择高原。);3.河流流经的地区(河流既是水源又是古代交通方式);4.矿产资源(这个因素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存在的,工业革命之后矿产才变得重要起来。可以说在第二产业背景下矿产才被重视起来);5.交通(目前的内河航运地位在下降,公路铁路越来越重要)。很多城市因为交通兴起,很多城市因交通衰落。值得一提的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地区,人们会集中在水源丰富的地区,交通很难催生出一个新城市,都是先有城市,在修交通线连接城市。而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交通线的交汇处就容易形成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就是因为第三产业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庞大的人流物流。可以说,交通是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才开始重要起来。
城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内部功能分区。小城镇内部功能杂乱布置,大城市就会呈现明显的功能分区。而最基本的功能分区都是围绕人的基本需求来的,吃喝玩乐是商业区、睡觉是住宅区、上班是工业区和商业区。分化的主要动力是不同生产活动的付租能力,也就是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商业是最能挣钱的,占据市中心最好的位置,因为市中心交通通达性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房地产其次,住宅区在中间;工业最差,被挤到城市最外围,但一定要交通便利,并且要考虑环境因素,不能有严重的污染。城市的级别越高,分区越明显,数量越少,相互之间的距离越远,提供的功能越完善。
注意:教材上的住宅区分为高级和低级之分。高级一般在郊区,紧邻风景名胜和大学。这是发达国家的情况,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里还是市中心房价最贵。
城市的第三个知识点是城市化。这又和人口迁移联系在了一起,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完全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中国家水平高,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已经慢了下来。发展中国家则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很快。
一个城市完整的城市化还要经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过程。这里要说一句,逆城市化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出现,除了极个别的超大城市,前提必须是郊区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备的商业发育。一般城市很难出现。在中国就更罕见了。我们这里由于大城市房价过高,已经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
城市的第四个知识点是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引发了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城市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噪音污染、交通拥堵、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正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对城市病措施如下:建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使得一部分产业和就业人口迁出市区;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道路,修建立体交通网;植树造林,治理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