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圈养还是散养?

(2017-01-17 09:49:16)
很多育儿的传统观念在今天这个对孩子的教育无比重视的社会里争议颇大,比如今天这篇文章的标题。

有的家长认为圈养好。从小就要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做个乖孩子,这样就很好的顺应了目前校园教育的号召。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就喜欢这种听话的孩子吗?这样孩子在学校里就会深得老是喜欢,学习成绩也应该不错,一生的发展可能偏于平凡但应该是比较顺利的,不至于被家长挂念。

有的家长认为散养好。不能太委屈孩子,应该最大限度遵从孩子的意愿,不扼杀孩子的个性。散养出来的孩子才有魄力,不拘一格,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样的家长很看不起校园教育,认为太过单调,如同车间一样,教育出来的学生都一个模样,未来的人生充满了妥协和逼仄,根本不值得一过。只有散养出来的孩子才能活出自我,体现自己的本色。

以上两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都充满着偏见。中国人的思维就是这样,总是非黑即白。这种二元对立的价值观严重束缚了家长们的视野。其实,圈养和散养根本不是矛盾对立的,反而应该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单纯追求圈养或散养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都极为不利。

无论圈养还是散养,最终落脚点都是孩子的教养。而教养的形成就是要靠给孩子立规矩、塑造孩子的良好习惯方能培养起来。家长在生活中就要给孩子讲清楚人与人交往必备的礼貌,孩子做不到就要遭受惩罚,这是无可争议的。有时候,在公共场合我会看到很多的孩子大声喧哗窜上窜下,或者参加一个聚会不与人交流,自顾自在那里玩手机。家长还欢喜的不得了,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自由率真的表现。如此娇惯下去,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教养不知自尊为何物的人。

溺爱中的“爱”当然没有错,错就错在“溺”这个字上。“溺”就是不讲原则,摆不正位置。遇到事情一味对孩子进行哄骗,替孩子推卸责任。背后的根源就在家长的家教和人品上。

散养,绝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凡事都顺着孩子。散养更多含义指向的是孩子的精神层面,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要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立存在,成人不要试图用自己固化的思维来粗暴干涉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想象力尽情释放。

比如:孩子说“爸爸,我想把天上的云彩摘下来放到玻璃杯里当冰激凌吃。”这是一句多么有想象力的语句!这个爸爸应该鼓励孩子继续想下去,“那么你是想加点草莓汁还是巧克力呀?”而不是粗暴的否定说:“傻孩子,云彩在天上,你是够不到的。别瞎想了。”

一句话,就把孩子心目中充满生趣的世界变得单调枯燥。

反之,圈养也绝不是处处约束孩子的思想,让孩子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家长的授意,孩子不敢放飞自己的思绪。这同样是莫大的悲哀。只知道听权威者的话而自己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自然会沦为平庸之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