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
(2013-11-19 21:27:17)
标签:
专业研究教育 |
考试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与测定,是学习过程的终结。而事实上,目前的高考题,已成为学习过程的延续。放眼地理高考试卷,满目一新。全新的材料构置出全新的情境:各种以新形态出现的图像、充满新数据的表格、来自地球及人类社会各层面典型的地理事物或成果的呈现、新地理技术手段的使用等。考生必须先读懂或学会这些知识、信息,方能够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地还原、联系已学过的地理规律、原理,进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学习的能力得以展现,思维的质量得到充分认定。这样,学习与测试这两种不同目标、过程和方式的教育环节在高考试卷上自然交会、融合在一起,犹如山水相依。
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快速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学习工具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使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越了人类认知发展的周期。据有关资料统计,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的速度为每八九十年翻一番,到了19世纪60年代,为每五十年左右翻一番,而20世纪90年代,则为三五年翻一番。面对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现实,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抛弃。当然,这个社会并不希望人们充当知识存储器的书橱,而需要的则是发现、重组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只有热爱并善于学习的人,才能达到持续更新、发展的高境界,才能不断获得新信息、新机遇,才能取得成功。
毋庸置疑,学习已不是局限到校园的行为了,它渗透到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当然也包括考试。将回答考试问题的过程当做学习的过程,就是考试的境界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每一道试题,每一份试卷,都是对原有知识体系与知识结构的补充和完整。对这样的考试,那种惯用的、“题海”式的复习备考方法就显然不适用了,而猜题、押题、背记“现成”答案的考试技巧则往往会弄巧成拙。而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解决、论证问题的能力,才是应对现行考试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诚然,考试只是学习的目的之一。让人生有尊严、有价值、有质量才应该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为此,学习会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