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辅导,我让同学们把近期学过的知识和做过的学案认真梳理一下。这种整理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整理就是知识在学生大脑中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之上的内化过程。同学们纷纷就近期讲过的几张试卷问起问题来,学生问问题就是说出自己心里话。把自己对一个题的认识和疑惑同老师交流。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盘托出,有的稍显幼稚,有的则高屋建瓴,令人眼前一亮。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思维之缜密。徐靖就是这样一个爱思考的孩子。
她就下午我讲的一道题提出了自己的异议。题目如下:
右图中P线是晨昏线的一段,a、b、c为P线上的三点。读图回答。

若c地为杭州,此刻温哥华(120°W)的地方时为2时3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哥华是一年中举办滑雪运动最好的季节
B.澳大利亚东南部农场正忙于犁地种植小麦
C.哈尔滨(45°N)正午时刻旗杆的影长刚好与旗杆等长
D.新疆天山的牧民把羊群赶到森林带以上放牧
上课时我讲得自认为是天衣无缝的:由温哥华的地方时,算出C点杭州东经120度的时间为18:30,那么P线就应当是昏线,杭州正在日落。北极附近就应当处于极昼状态,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得出答案选D。
徐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我的上述分析的最后的推理是不成立的。那就是“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不一定是夏季。直射北半球的时间段是从3月21到9月23。从3月到9月,横跨春季到秋季,不一定是夏季。以此判断,其他选项受影响不大,就是B项。B项澳大利亚东南部正是墨累达令盆地,也种植冬小麦。联想我们北半球的华北地区,同样种植冬小麦,我们华北冬小麦的种植时间是初秋,中秋节附近。那么澳大利亚也应当是初秋,我们就应当是初春,这样一来3月下旬也是有可能的。也能满足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条件,尽管有些勉强,但也说得过去。
我一听,还真有道理。突破口就只能放在杭州18:30分日落这一条件上了,由日落时间我们能得出昼长为13小时。我们找出必修一课本(中图版),第一章中昼夜长短变化部分有一幅图,上面显示当夏至日时,北回归线的昼长是13时13分。据此可以分析,夏至日时,杭州的纬度高于北回归线,昼长也应当长于北回归线,比13时13分要长。但不会长太多,因为北回归线比赤道多了23度26分,昼长才长出1小时13分,杭州的纬度比北回归线高出6度34分,白昼也就是稍微长一点,那就假设长半个小时,总可以了吧。杭州昼长大约为13小时40分钟。目前杭州昼长为13小时,相比于12小时(太阳直射赤道)来讲,13小时的昼长应当更接近于夏至,应当在夏至附近更合理一些。这样一来,解释为5、6、7三个月更为科学。B项自然就不合适了。
我一直倡导向效率要成绩,而高效率绝不是勤奋能够带来的。高效率只能产生于高质量的思考。思考,只要在思考,哪怕是非主流式的思考,都价值万金,值得表扬,只因为只有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向徐靖一样的爱思考的孩子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