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尼泊尔徒步(12)行尽天涯沧海远

(2017-01-13 09:25:11)
标签:

mesokantopass

thegreatbarrier

安娜普尔纳山区

蒂利乔峰

蒂利乔湖

分类: 尼泊尔不丹



D13 从蒂利乔湖(5045m)翻越垭口(5450m) )到Dhamasala (4200m)

清晨6点钟,听见松那和明麦在另一个帐篷里低语,知道他们已经起来了。我在睡袋里坐起来收拾东西,发现放在帐篷里的一个饮水袋已经冻得结结实实成了冰袋。15分钟后明麦递过一杯咖啡,是我从悉尼带来的马来西亚白咖啡,味道相当不错,明麦松那也很喜欢。

吃过早餐,我自己的行李也打点完毕,鉴于昨天的疲劳程度,我今天决定只带着索尼的小相机和保温瓶徒步。松那和明麦还要继续整理帐篷和行囊,我告诉他们去湖边看看,大概半个小时后回来。

从营地到湖边大概有10分钟的路程,小路上空旷无人,清晨的空气清新凛冽,天空碧蓝透亮,而khangsar kang的雪峰在晨光中晶莹剔透。



岸边有个陡峭的山头,爬上去看风景。蒂利乔湖面反映着冰雪峭壁的寒光,冰清玉洁,有种高冷的美。



这是明亮的昼却寂静如夜,只有我自己沉重的呼吸声和心跳。碧空如洗,湖天一色,天苍地茫,宏阔辽远,觉得这一刻整个蒂利乔湖都是我的。如果时光可以驻留,我愿意从这一刻开始。



回到露营地恰是时候,松那和明麦在做最后的整理工作。
http://i67.tinypic.com/2jg110k.jpg



从宿营地出发,先下坡穿过一条冰冻的小溪,走上对岸。



然后就是一路向东上行。前方,是寸草不生苍茫无尽的山。


背后,是khangsar kang的冰雪长城,而我们只是群山间渺小的匆匆过客。




松那的墨镜里反射着蒂利乔峰与我。
http://i63.tinypic.com/11uu8b6.jpg



每走几步,停下来,看身后的蒂利乔峰与湖,雪山静湖相依相偎,是彼此最完美的归属。



松那对这张照片非常满意,因为我把他拍的与蒂利乔峰等高,气壮山河!





这段路非常的陡,远远的看见明麦把行李放到山顶,再下坡接应我们。
http://i64.tinypic.com/35n31ok.jpg


奋力走到坡顶看来时的路,是一条细小的线。明麦和松那都是精神抖擞,我亦是感觉良好,比昨天走夺命14拐时轻松不少。快到徒步结束的时候,我终于适应了高海拔。



从这里开始,峭壁挡住了我们的视野,暂时与蒂利乔湖说再见。松那说再走一段路,还能看见。
http://i67.tinypic.com/2dawwa0.jpg


这个像尖锥螺旋体的山峰一直在我们视线里,离的近了才发现它的一侧是冰川,冰川融化的水顺着地势流入我们早上跨过的冰冻小溪,再汇入蒂利乔湖。



到了坡顶有去mesokanto pass的指示牌,而我们走的是另一条海拔更高路程更远却相对容易的路。


向南边看,有个蓝色的小湖,仿佛散落在群山峻岭之间的一颗蓝宝石。


从此向北,这里的山坡平坦缓和视野开阔,远处棕色山体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然后一路上坡。
http://i64.tinypic.com/sfi4c4.jpg


终于蒂利乔湖又出现的视线内,由于山峦阻隔,只能看见北边的一小部分。







这附近的岩石一层层像纸一样,岩页发酥,风一吹手一碰就掉了下来。满山坡都是这样的棕黑色碎薄的石片,颇为奇妙。





这里是蒂利乔湖的最北端。松那说在这里看最后一眼蒂利乔湖。法国女士JOYCE的老公告诉我蒂利乔湖上的雪山是他在尼泊尔徒步十几次印象最深的雪峰之一。即使走过万水千山,也不能不为这样的冰雪峭壁折服!


我看了看表,快到11点了,就决定在这里吃午饭。就是面饼和一个煮鸡蛋就着保暖瓶里的热水吃下去。这里海拔将近5400米,风相当大。吃饭时把一直包住脸上的头巾解下,就几分钟的时间就觉得脸和嘴都冻麻了。松那和明麦也把自己的羽绒服穿上了。我曾经问过在富村碰见的那个登7000多米高的山不用氧气瓶的强人登顶后什么感觉,他说特别冷,待不了几分钟就得下山。所以我们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吃了午饭,继续前进。


一路向北,再也看不见蒂利乔湖,而道拉吉里的尖峰开始展露头角。


这一路上不少奇奇怪怪的地质,比如这个右侧的山坡很像巨大的车辙印子。松那也连连说像。
http://i67.tinypic.com/r1kks2.jpg


这是到达垭口前的最后的一段路。



这个垭口开阔平坦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经过的这个垭口不是地图上标注的mesokanto pass, 而是更往东北方向的一个比较新的路线,回来后查资料,有人叫它“tourist la ”也有人叫它“new tilicho pass”。在那富谷徒步碰到的法国女士JOYCE走过这条路好几次,她告诉我走这条最远海拔最高但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路。松那带我们走的就是这条路。路上没有任何标示,全部凭松那的记忆。所以这垭口也没有通常垭口有的指示牌和海拔高度, 只有一个倒塌的石塔,相必是当地人用来做路标。我用手机的GPS测是5446米。
http://i68.tinypic.com/vec9bm.jpg


我还提着一口气准备走陡峭的山路呢,居然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我心花怒放,如果这时拍张照片我肯定是笑的见牙不见眼。开心的在垭口走来走去,环顾四处,只见西面是雪山连绵不绝,海拔8167米的道拉吉里的尖峰傲视群山,异常醒目。
http://i66.tinypic.com/2s1udfk.jpg


Kali Gandaki valley引导这我们的视线向西,而我们徒步的终点JOMSOM就隐藏在深谷之中。


垭口的北面,不远处有一个突兀的山头,这以外,就是荒凉无尽的山谷。一直向北,是我向往的上木斯塘地区(upper Mustang),再往更远的北方,就是我们的西藏! 站在垭口,我们仿佛在忘川之上,遥看沧海之远。


松那明麦也特别开心。松那立马打电话给还在印度出差的公司负责人,也是我来尼泊尔前商讨徒步事宜的联系人,告诉他我们在垭口了。而海拔5400多米高的山上,居然还有信号,也是让我对尼泊尔电信另眼相看。
http://i65.tinypic.com/293gbvt.jpg


垭口上照例风很大很硬,我们重新拿起行李,开始找下山的路。
http://i64.tinypic.com/2lux40m.jpg


等我走到明麦的位置,他一脸坏笑,告诉我从此处下山。这哪能叫路呢,几乎呈70度的陡坡,而且在阴面还有些残雪。我刚才还热血沸腾的心一下子降到冰点,怀疑的问松那,他却非常肯定的说就是这里。走到这里也根本没有退路,只有硬着头皮向前。松那走在我前面,侧着身子走,他右手拉着我的左手,我右手拿着登山杖。每走一步我先用登山杖插在雪地上找到支点,再踩在松那的脚印上,而明麦走在我的后面。只要松那和我一个不小心,两个人就会一同跌入万丈深渊。三个人一步一挪心惊胆战的走了15分钟,已是大汗淋漓,终于走完这段险路。这一程都没有拍照。


走在安全地带后,我问明麦松那那条mesokanto 垭口是不是更难走。他们说的确如此,Mesokanto垭口海拔虽然比这里低是5100米,然而垭口后的路是几乎200米的垂直落差,比这里还陡还难,不然我们也不用绕远走这条路了。人生从来只有两种选择,难或者更难。

回来后查资料,后知后觉,才发现这条垭口的危险。看有人冬天穿越Mesokanto垭口,山坡上全是雪,就坐着一直滑几百米下去,惊险刺激,不过比走路安全。还有的队伍试图在冬天从JOMSOM反方向翻越垭口,不得不因为坡度太陡而放弃。大多数徒步队伍都是带着绳索钉子等登山工具来保证安全。

下了垭口后,我们仿佛悬浮在Kali Gandaki valley之上。
http://i64.tinypic.com/x4gn10.jpg



一路下行,脚下的地貌变化很大,有这样的乱石岗,
http://i63.tinypic.com/8xtuvr.jpg



也有这样的松散碎石滑坡路。不过,自从见识了垭口,任何路都不算陡也不算危险了,前天经过的大滑坡路线和刚才下来的垭口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山谷里气象万千,风景也随海拔不断降低而变化着。



这里的岩石五色斑斓,如果能用这样的石头盖房子一定很漂亮。
http://i66.tinypic.com/kbejbt.jpg


海拔降低到4600米左右,渐渐开始有植被出现。


今天的路我走到很轻松,我跟松那开玩笑,不然我们一直走到JOMSOM吧。他在8月份带一位客人,也是和我走同样的路线,只用了9天。那人体力超强,每天行路在10-12个小时左右,从清晨走到天黑不停的赶路。最后松那自己都受不了了。


从这里下坡到谷底再上坡,走一个大V字路线,就到了今天的营地。
http://i68.tinypic.com/2mhcrqt.jpg


松那一直耐心的好脾气的等后面的我。不仅下山慢,而且爱拍照。



山坡上的枯树林在夕阳中有种不可言传的美。



在清晨出发8个小时后,终于到达这有水源的营地, 据说叫Dhamasala。松那和明麦趁着太阳没落山之际快速的搭起帐篷。从海拔5400多米的垭口到4200米的营地,海拔降低了1200米,也多了一个多小时的日照。


吃完晚饭坐在帐篷里聊天,有惊无险平安的走过垭口后大家都很开心。松那给我看他手机里女友的照片,长得很可爱,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圆圆的脸庞,很像日本女孩。女友是和他一个村庄的,帮助父母务农。我问松那她想不想去加德满都出来工作,松那并不赞同,说结婚后还会住在村里,与父母在一起,等攒够了钱,就盖自己的房子。而明麦和嫁到加德满都的姐姐住在一起,并没有回村里定居的愿望。


如今世界大同,尼泊尔人也到更富裕的地区国家打工,明麦曾经在中东工作过两年,但是他特别不喜欢那里。松那也在马来西亚三星工厂工作过一年,还是更爱尼泊尔的雪山,选择回来做更自由的登山向导工作。


DAY13 海拔高度图

2016尼泊尔徒步(12)行尽天涯沧海远


 

徒步距离

最高海拔

升高

降低

时间

难度

12km

5446m

699 m

1542m

8:02

9/10


摄影器材

·        SONY RX100 I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