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娜普尔纳山区那富谷徒步蒂利乔湖大滑坡路线landslided11 |
分类: 尼泊尔不丹 |
Day11
从Manang
(3540m) 到蒂利乔基地(Tilicho base camp)
(4100m)
至此,此次尼泊尔徒步行程已过半,如果说前一半行程以人文为主,以后的行程就是以风景为重。尼泊尔雪山徒步有很多路线,随便选一条我相信风景都会相当壮丽。原汁原味的人文风景是我选择路线的首要标准。去年的蓝塘塔芒路线与今年的那富谷徒步在人文方面都相当精彩,超乎我的预料。
从今天开始,风景更入佳境。
清晨在客栈吃早餐,这家YETI客栈服务虽然不咋的,西藏面包(Tibetan bread)却是我几次到尼泊尔吃过的最好吃的,
油炸过的新鲜的发面饼,松软可口。吃过早饭,离开镇子,这是马南镇外的转经墙,也是大环必经之路。
走过转经墙,就到了去蒂利乔湖的分叉路口。向西走是去蒂利乔湖,而直行向北是去大环最高的垭口thorong La pass.
从这里再次与安娜普尔纳经典大环分道扬镳。走大环的人如果有富裕的时间也有去蒂利乔湖当做side
trek,做海拔适应,这样行程会多出3天。所以在去蒂利乔湖的路上看见不少大环的徒步客。
回首看马南,家家户户的五色经幡在风中飘扬。晨烟弥漫的逆光中,仿佛一幅丹青水墨画。
今天一路都是沿着Marshyangdi Valley西行,而前几天一直主宰地平线的安娜普尔纳2号峰和Pisang
peak终于消失在视线之外。今天和明天,海拔7134米的Tilicho一直在前方,不离不弃。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海拔5875米的 Phra Idam
看起来和tilicho peak差不多高。
回首马南,山峦叠嶂里的山脊上,一棵孤零零的大树忍受着寂寞的苦,有着不被人了解的忧伤。
不知一粒种子从发芽到长成参天大树在这样干旱的地方要汇集怎样的洪荒之力。
走在最前面的小伙子居然只穿短衣短裤,估计他是从北欧来的。各地区的人对外界温度的感知相差甚远。记得在悉尼读书时,每当温度降到20度左右,校园里的泰国学生就已经开始穿羽绒服。
这一段路都是平缓的上升,不难走。
大概半小时后,过第一个吊桥。吊桥横跨整个Marshyangdi Valley,绝对是我走过最长的吊桥。
面向雪山,山路弯弯。
从马南出发两个小时后,到达khangsar村,
海拔3756米,这是本地区最古老的村子之一,村子里人口300多人,几十户人家。传说中尼泊尔第一任国王就曾经在这里定居过。有些徒步客从tilicho
lake回来的时候会在这里停留一晚,不必回到马南,从这里再回归到大环的路线上。我对khangsar村印象一般,这里有些脏乱,不如马南那么干净。本来原计划是要在这里住上一天,因为改了行程赶路,就把khangsar给忽略了。
出了khangsar村, 离tilicho
peak又近了几公里。山腰上一条隐约的细线,越走越高,就是今明两天的路。这是用长焦抓拍的。在路边碰到一位日本大叔,和我一样,一个人带着向导挑夫徒步。日本大叔脖子上挂着一条白毛巾,让向导用单反相机反复帮他拍照直到满意为止。
一路是总能发现蓝白相间的标识,这是ACAP做的徒步标志,说明我们没走错路!
离开khangsar村半个小时后,看见一个正在修建中的僧学院。到这儿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一路虽然尘土飞扬但路况不错,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一路人背马驮的从马南运过来,为了修建僧学院,山路也拓宽了。
从僧学院开始就是非常陡的上坡,半个小时后,到达客栈吃午饭。还是和松那明麦一起吃尼泊尔套餐,照例等了快一个小时。这里的豆子汤,咖喱饭都相当不错。还有自家腌的萝卜咸菜,也很合口,所以比平时多吃了不少。快吃完午饭时,看见那位喜欢自拍的日本大叔带着向导挑夫不紧不慢的进来了。
客栈是新修的,厨房也干净整齐,餐厅里挂着几幅摄影作品,我问过店主,都是当地摄影家所拍,真是民间出高手,很喜欢这幅人像作品。
午饭后继续前行。河岸在几百万年的雨水及河水的侵蚀下犹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竹而出。
海拔7485米的khangsar kang与tilicho peak之间连成一道冰雪长墙,这就是著名的the great
barrier.
雪山下的烂漫秋色如同在季节交错的间隙里。松那说8月份的时候有漫山遍野的各色野花,煞是好看,令人心生向往。
每过吊桥必有陡坡。这个吊桥,横在一条山涧瀑布之上,与谷地的Marshyangdi河水汇流。
山坡上凋零了叶子的小树,逆光中也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美。
终于到了最著名的大滑坡路段the landslide area.
左下角有个牌子就标示着大滑坡路段的开始。来尼泊尔之前,我看了不少徒步客的描述以及youtube上的视频,都是那么惊心动魄让人望而生畏,以至于我对这段路很是期待。
所以看见这个路标我很兴奋,终于要自己亲身体会这个传说中的惊险路段了。

大滑坡路段是在呈现45度的山体滑坡的半山腰踩出的一段长达数公里的碎石小路,山路狭窄,很多时候只能容一人勉强通过。路的一侧是落差达几百米的深谷,如果有恐高症走这段路一定要三思。这条险途是去高原湖蒂利乔的必经之路,每年吸引无数徒步客争相前往,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山路上方的大斜坡,经常在有风或者野生动物经过或者在重力作用下有大小石块滑下山坡,一旦被击中,后果不堪设想。
在路上,与对面的人狭路相逢,我都是尽量站在内侧,以免与背大包的人错身时被挤到悬崖下去。
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样在大滑坡路段上行走,时不时有碎石哗啦哗啦的从高处的山坡滑下落到脚边,有个头大的再继续滑下山谷。然而远方就是雪山在召唤。
.
我向来是左手用登山杖,在滑坡路线上,不得不换到右手。因为左侧无依无靠,一不小心登山杖走空,就是万劫不复!
看了不少游记,都不约而同用两个单词来形容这段路,moonscape与surreal.
当自己走上这条路,也十分赞同他们的说法,这地貌确实像外星球表面,奇形怪状的各种石林在山体上突兀的生长。
这里是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沧海桑田的一个小小缩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永远令人望尘莫及。
滑坡路线上也有这样陡峭的上下坡都是松散的碎石路,要格外小心。在雨季或者下雪天走这条路更会险象迭生,风险大大的增加。
这一路景随步移,远处是连绵不绝的雪山,近处是奇特的地貌。四处环顾,到处是岁月刻下的痕迹。而风蚀的地貌则仿佛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音符,谱写着一曲山河壮美荡气回肠的交响乐。
这段滑坡路段走的惊心动魄紧张刺激,这里的风景也许不能说是最壮丽的,绝对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也是我在尼泊尔徒步看过的最独特怪异的风景。
快到蒂利乔营地的时候,海拔4000多米,远处的山体呈棕黑色,寸草不生,比滑坡路线更像外星球表面。
对面山坡有个小规模的山体滑坡有不少石头滚落,激起尘烟一片,庆幸的是这山体滑坡不是在我们行走的这一侧。山体滑坡与雪崩,对徒步和登山最具有危险性的,因为难以预料而且防不胜防,既然走上这条路,只能靠老天保佑了。
用长焦拉近看远处山坡上的斜线,是通往蒂利乔湖的,也是明天要走的路。
蒂利乔营地就是低处的蓝色屋顶所在地。
蒂利乔营地的一个大客栈已经客满,我们入驻的是今年刚修好的新客栈,房间里散发着木头的清香。3点半以后太阳落山气温迅速降低,我穿着两件羽绒服仍然觉得很冷。吃晚饭前大家都挤在暖和的餐厅里。我对面坐了一位中年爱尔兰女士艾萨,也是自己一个人带着一位向导走大环。艾萨有些高反,对明天要上海拔5000米的蒂利乔湖很是担心。我安慰她只要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不会有问题,告诉她我还要在湖边露营一夜,从蒂利乔湖穿越垭口到JOMSOM。艾萨的导游听见了,表情凝重的祝我好运!
明后天是露宿,想要买热水也买不到,所以今天在客栈花了550Rs买了此次徒步的最后一大壶热水烫脚。测了心跳,虽然我感觉尚好,在海拔4100米的营地心率是82,早晨在海拔3500米的马南是72,而我平时的静态心率是62。已经徒步11天,这说明我对高海拔适应的还是不够好。
摄影器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