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祝捷,《时尚芭莎》文化版副总监,图书策划人。豆瓣id:祝小兔,在豆瓣阅读开设两个专栏《城市里的手艺人》、《起风的日子》。
祝小兔是典型的双鱼座生活家,敏感细腻,感受力极强,能体会到微小的快乐,也能察觉到转瞬即逝的变化。她常常说,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而她喜欢的,恰恰都在文艺的范畴。
去年十一月,她在豆瓣上发布了一篇日记,叫做《城市里的手艺人》。在这篇文章里,小兔细致地描写了她认识的手艺人们:理发师凡师傅、用古法手制桂花糖露的若谷、随园书坊的设计师朱赢椿……文章在豆瓣大受欢迎,小兔也顺势来豆瓣阅读开设了同名专栏。在专栏的简介里,她这么写道:
“我要记录生活里最真实的手艺人。
平凡之中方见天地,我在每门手艺上发现了禅机。
城市里的手艺人,弥足珍贵,因为他们除了要打磨技能,还要对抗浮躁的社会,全靠自己的意念。我不知道自己还来得及做一个手艺人吗?我是如此渴望一门可以与外界交流的手艺。
我后来明白,我羡慕的不是手艺本身,是专注手艺背后带来的宁静,是手艺人细腻优雅的生活方式。”
在手艺里,人生都很慢,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城市里的手艺人》开设逾九个月,发表了29篇文章,每一篇都会带着读者走近一位在她眼里无比珍贵、令人钦佩的手艺人:做日料的然师傅、做香的颐真姐姐、纹身师、斫琴者……各行各业,有的接近你我,有的闻所未闻。手艺人这个话题虽然远不及情感鸡汤们大众,但因为小兔的用心,在没有太多推广的情况下,这个专栏已经默默积累了近万的订阅量。可以说,小兔不仅在豆瓣阅读完成了一个她所钟爱的创作,也找到了为数不少的同好。
如今,《城市里的手艺人》尚未完结,这位笔耕不辍的文艺女神又写起了小说,开了一个新的专栏叫《起风的日子》,专门写身边人的爱情故事。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爱的东西有很多,总体来说就是,纯真的一切。那些人的本质就是纯真,听他们的故事,感觉置身于林中,林中安静,但却有风。”
http://s8/large/002Iew1Lzy6LNU5q7cP77
快问快答
豆瓣阅读:你在豆瓣阅读开了两个专栏,能分享一下在这里写作的经验和乐趣吗?
祝小兔:一个专栏是虚构的,一个是非虚构,虚实之间转换,实在太有趣了。写专栏一定是觉得有乐趣才开,不然何必为难自己,豆瓣最有意思的是你可以立刻得到回馈,这比杂志好玩多了,做了这么多年杂志,我对在杂志上写东西却失去了兴趣。
豆瓣阅读:《城市里的手艺人》很快会出版纸书,你会怎么跟读者推荐这本书?
祝小兔:我已经跟很多手艺人约定,新书的发布形式前所未有,我们会策划一个展览,有物品展示,也有技艺展示(如果合适现场制作的),我希望他们能活得更有尊严,这是属于他们的荣耀,他们比这个时代投机倒把赚快钱的商人强万万倍。
豆瓣阅读:以前写过小说吗?怎么会想到创作小说专栏呢?
祝小兔:以前写过小说,都藏在移动硬盘里,回头看惨不忍睹。小说专栏终于可以帮我把心中藏匿了的故事倾诉了,在这个世界,作者本人既是构建者,也是摧毁者。看客既可以对号入座,又可以想象。于是我尽可能收起平日里的客气话,无拘无束地讲故事,甚至爆一点粗口。
豆瓣阅读:你怎么看现在的大众流行文化,比如《万万没想到》,比如张嘉佳的睡前故事等。
祝小兔:我也喜欢看万万(粉丝的昵称),我们活得太沉重了,需要迷你剧作为情绪的出口。这个时代的人感情太冷漠,需要张嘉佳那些炙热的爱情给予慰藉。流行文化虽然短暂,但存在也有它的价值,我刚好最近就做他们的采访,他们是靠网络投票出来的新一代男神(经)。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喜欢端着的偶像,大家需要这些“安静的美男子”,因为能看到男人的柔软和天真。
豆瓣阅读:除了写作,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祝小兔:一切不用跟数字打交道的事我都挺喜欢的,逛画廊,看话剧,跑马拉松,吃华丽丽的下午茶,认认真真帮朋友们的忙。
豆瓣阅读:作为一个文艺范儿的双鱼女,你最推崇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祝小兔:人这一辈子必须要漂亮,漂亮就是稍微讲究一些,要活得是自己且干净。讲究不是矫情,不是物质。比如洗得很白的衬衫,最朴素的那种款式,散发着阳光下晒过的香气,那是一种美,有花了心思在里面,这是生活态度,任何情况下不要对自己的生命草草了事。
手艺人的手艺人生
“年纪越大,我越知道当个手艺人的好,只用打磨自己,只用做好份内事,无需讨好,无需谄媚,无需看人脸色。古人说,无须黄金万贯,只需一技在身。做个堂堂正正的手艺人,更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在温州瑞安西南角的东源村里,似乎无尽的黄昏,绵绵不绝的四合院,铺满了青砖,顺着砖缝长了四五尺高的杂草。屋子里发出微弱的响声,散发着油墨的清香,都像是时间轻轻低落。王超辉就在这里木活字刻字、印刷,他戴着老花镜,端详手里上好的棠梨木字块,左手不停转动字模,右手一刀刀在上面雕琢,精心运气,功到字成。——《东源谱师》
复制、机械地造琴者算不上斫琴师,充其量是个木匠。说到底,斫琴更像是一个修”的过程,说斫琴不如说修琴,是漫长的,艰苦的,无止境的。修琴,修的是手艺,修的是品德、修的是中国人的审美。 这门手艺,是要把整个身心都要全情投入进去的,可能一生一世都修不完,那也要修,每张琴都是斫琴师生命的延续。斫琴,最终作用到灵魂,只有你的心安静下来找到一个美好的心态,这样才是古琴真正的教化作用。——《斫琴者,一生一世修不完》
修复古字画,风险很高。“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这些年,魏闻甫的徒弟们共做坏了三个作品,都要师傅去赔偿。有幅画,徒弟草率按照常规去洗,一浸药水,画中一只鸡就不见了。还有一副作品,整个工序都是正确的,直到挂在墙上风干的时候,魏闻甫才发现不妙,徒弟死活说不出错在哪里。带徒弟既要给徒弟机会,又要时刻提心吊胆,每一副作品都是客人的宝贝。长期修复古书画的专家,全国已经不到50人了,能修复残破极甚的珍品的修复师,尚在少数,装裱师的传承不易。真正的裱画师是靠人品和手艺。——《裱画师》
他们都在追
@超级豆:好的木头都是有灵性的,家里有几块木头,如果静静的盯着看,久了,就不自觉的开始浮想这块木头的故事,它生长在哪里,气候怎么样,树上是否还会住着几只松鼠......感觉就像在听它诉说一样。木墨或许能读懂这些木头,更能通过自己的手让更多人了解木头。
@途人:貌似每一个人的旅途中都有这么一个在静谧角落安营扎寨的老鞋匠。
@戴貂少女苍阿苍:既然大家都对吃那么感兴趣我想说这篇专栏里写到的若谷的古法手制桂花糖露超赞的,喝咖啡的时候加一勺一秒变海岩咖啡,好味极了!今年出了还会去买来自己吃和送朋友:)
@肖于:深夜食堂的气息。作者带我们看了很多人的生活。
@波博佛:想到了汪曾祺老先生笔下那些形形色色的手艺人,安然处世,蔼然自足。喜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