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的教研活动中,我曾即席评说过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如果说清晰,精当,难忘,是一堂好课的标准的话,那么这堂课完全达标了。”
面对面即席评课,易患情感至上理性缺失之毛病,此种情形下的结论一般有失偏颇。过后细加思量,我仍然要说: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清晰,精当,难忘。
所谓清晰,就是教学思路清清楚楚,明晰可见。所谓精当,就是教学内容适当精良,教学语言准确简洁。所谓难忘,是心灵受到震撼,铭刻于心。
清晰是最起码的标准。就像有大路才能走车走人一样,就像有沟渠河道才能引水行船一样,有了一个环节套一个环节的清晰线索,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顺顺畅畅径直走向课堂教学目标。否则只会是山穷水复,一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达成目标基本无望。
好在几位老师的课堂不存在这种达标无望的问题,他们的课堂首先过了“清晰”这一关。以黄丽玫老师执教的《难忘的八个字》为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难忘的八个字(板书)请回忆是哪八个字?
”黄老师这样导入。这导入看似平常实则有巧,它最大的巧在于:直指战略高地,即指向课堂教学目标(理解八个字为什么难忘,从而感受师爱的伟大),目标一定等于把终点定下了。现在师生站在起始点上望着对面的高地,一般情况下是绝对可以拿下高地的。所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质朴导入,等于给清晰的教学思路打好了框架,任怎样出岔也不会离目标太远。接着黄老师用四个问题将教学引向深入,它们是:
这八个字对小女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有这样的影响?“我”为什么更爱伦纳德老师了?“我”为什么觉得这八个字像温暖的阳光?
教学在激疑解疑中有条不紊地走向预定目标,从学生的朗读中我们感到,学生已意会了阳光般温暖的师爱,情感目标顺利达成。有效是衡量好课的第一标准,而清晰的思路无疑是有效的第一保证。
精当是决定性标准。教路清学路明是不是就一定出现高效率呢?不一定。原因较多,有教学内容的因素,有教学方法的因素,有教师个人素养等因素。内容取舍失当,过于庞杂过于繁复过于高深与过于简单过于单一过于浅显一样,都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前者也许能让少数尖子生勉强跟进,后者又只能照顾到少数潜能生,两者都让绝大多数学生轮为看客轮为闲人。因为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远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难过深失去了思维的挑战性,过易过浅同样失去了思维的挑战性,同样激不起热情激不起兴趣。相对于教学内容来说,教学方法更重要,特别是中低年级的教学。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受众,讲究方法,方法运用恰当,教学效果就是不一样。以彭春华老师执教的《母亲的呼唤》(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为例。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先出示“围绕‘母亲的呼唤’,写了哪几件事,‘我’分别有什么感受?”的自学提示,后用填写表格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初读效果。在检测时,彭老师在两个班用的方式分别是:口头问答集体完成表格填写,小组合作完成卡片填写。结果小组合作式取得了几乎空前的效果。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们个个都融入进去了,融入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中,置授课老师于不顾置黑压压的听课老师于不顾。找的找,念的念,写的写,改的改,争得面红耳赤。热烈而有序,灵动而扎实。这种效果的取得应该归功于方法的适恰当选用。
选择了适量的有梯度的内容,选用了简单易学的方法,再加上教师好的素养,必将如虎添翼。老师全面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术,是高屋建瓴地解读、处理教材的开山斧,而简洁精练、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则是驾驭课堂、推动教学进程的斧柄。相对而言精当的教学语言更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法宝。陈斌宏老师在执教《语言的魅力》(语文S版四年级下)时,她的教学语言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浅显、生动、简洁、富于感染力。学生的表达也透出了非同一日的语言文字训练功夫。
难忘是综合性标准。它侧重于感性,感性的东西总是具体形像、生动活泼的,更为直观更为真切的。好课所以难忘是因为它全方位地触动了你,触动了你的视觉、听觉,甚至嗅觉、味觉,更重要的是触动了你的灵魂,让你的心灵受到震撼。这样的课你就是刻意要忘记也忘记不了,因为生理的感受总比心理的来得真切来得自然,而自然的东西一般是奈何不了的。这样的课对教者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除了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专业水平,还须具备优秀的个性品质,很强的应变能力及科学的教学理念。它是一份综合考查教师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师的管理水平、调控能力的灵动试卷。所幸的是,不出校门我便听到了这样的课,或者说在几位青年教师的课堂上,我的心灵不同程度地受到震动。
张小芳老师的《假如》(语文S版二年级下)
师:你能把自己想像成寒风中的小树吗?(音量和语速把握得巧妙。几乎是同时,我看到右侧靠窗一个小小瘦瘦的女孩哆嗦了一下,薄薄的发青的嘴唇半张着,我的心为之一震。)
彭春华老师的《母亲的呼唤》(语文S版四年级下)
——小组合作学习“围绕‘母亲的呼唤’写了哪几件事?‘我’分别有什么感受?”(我看到凑在一块的圆圆的黑脑袋,我看到用手背狠狠地揩一下鼻涕又指着书上给同伴看的男孩,我看到一边听同伴念一边抿着小嘴巴填写的女孩,我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嘤嘤嘤的声音,我的心头一震:席卷一切啊,像蚕儿,像蜂儿,像绵软的强劲的蚯蚓!我震撼于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陈斌宏老师的《语言的魅力》(语文S版四年级下)
(一) 学生想像路人是怎样关心同情失明老人的?(学生表情凝重,参与度又一次飚升,精彩的生成使全场肃穆起来!我随手写下“好!充分利用写作的空档,挖掘教材,丰富教材,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仁爱之心。)
(二)“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加了几个字后,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教者用对比法让学生体会春天的景色。我在“随堂评析”栏内写了四个字:很得要领。当听到学生的描述“翠绿的大山像一颗绿色的大宝石”“青蛙在小河边唱着歌”“垂柳在池塘边梳妆”,我眼里一热:什么都有可能啊!就看你怎么设计怎么调控。)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精心经营课堂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精心经营了每一堂课,我们的课堂自然会不思量也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诗雨
博乐,荐此文到新浪博客首页的青葱校园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