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业扶助不如就业公平

(2014-04-14 20:02: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

就业扶助不如就业公平 

调查显示,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最为突出,尤其是农村背景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同时,农村家庭出身大学生就业困难导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蔓延,进一步增强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挤压农村青少年的上升社会流动空间和渠道,使城乡社会经济不平等长期延续下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政府教育和就业部门在制订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时,应该把农村家庭出身普通本科大学生作为扶助政策的主要目标群体,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引导他们流向最适合他们特长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区域,顺利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光明网—光明日报《农村大学生就业更难吗?》

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再度增加28万,达到727万,可谓更难就业年。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辨的事实,而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最为突出。农村家庭经济水平普遍较低,供一个读到大学实属不易,有的家庭因为读大学而债台高筑。等到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竹篮打水一场空,岂不让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失望?相信任何一个家庭都是难以承受之重。近些年,“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不断升级,城乡教育不均衡不公平,形成恶性循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可见,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一个小问题,是万众瞩目的社会问题,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针对2014年的高考招生,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实施多项举措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明确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专门安排不少于学校本科规模2%的名额,参照自主选拔录取办法,主要选拔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县及县以下中学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针对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关部门将制订大学生就业扶助政策。这些对于农村寒门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原本的城乡学子差距未必通过大学四年就能削平,就业的竞争力的差距依然存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学招生和就业问题上对于农村学子实行扶助倾斜政策,充分说明教育的不均衡现象尤为突出,城乡学校教育的均衡,城乡家庭教育的不均衡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均衡,在城市学生面前农村大学生的平均就业竞争力不强。仅仅是政策的倾斜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是权宜之计,要从制度设计上保证教育均衡教育公平,要在具体的操作上保证教育的公平,从源头上实行城乡一体化。

需要说明的是,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子也有自己的优势,农村学子普遍的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备勤奋俭朴的品德,这也是未来就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会受到在就业单位的亲睐。

我觉得对于农村大学生最大的不公是,现在的就业依然存在着暗箱操作,走后门,拉关系,拼爹。更有权势的是城市家长,他们信息灵通,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乏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徇私舞弊,量身招聘萝卜招聘,这些只能让农村学子感到心灰意冷,望而却步。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关键的是要保证就业的公平公正公开,从制度设计到招聘过程都要一律量化透明公开,对那些徇私的招聘严加惩处。在公平的面前相信会让人口服心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