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过程:“行动者-规则体系动态模型”之五种改革策略类型【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标签:
产研结合发展创新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在组织行为学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广泛借鉴相关社会学科的研究成果、尤其是社会学研究成果,提出企业重组过程的理论模型(如下图):行动者-规则体系动态模型(Actor-Regulation Dynamics,ARD。相关研究参见《企业重组过程:“行动者-规则体系动态模型”整体描述》一文)。
根据ARD模型,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各种改革策略,本质上都是利用重组技术知识系统和企业人文社会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对重组规则实施影响、以达到行动者目的的活动与过程。行动者的改革策略有五种主要类型:
类型一:知识运用策略——利用重组技术知识系统对重组规则实施影响。通常的表现是,各类行动者依靠各自的专业知识从自身需要角度对工作性质、问题和解决思路等发表意见或提出异议,以促使重组规则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制定。以下三类人员,在该策略的运用上更具优势:
一类是核心技术人员,该类人员从技术角度提出的问题判断和解决思路往往让其它类型人员难辩驳;
另一类是核心业务管理人员,他们从专业性较强的管理角度谈问题、提思路或异议,往往更能使其它类型人员难以反对。实践中,这类人员常利用该策略反对或影响变革者的规则制定;
还有一类是变革者自身,因为变革者掌握较多的综合信息和外部信息,所以对企业的整体重组规则制定占有优势。如当变革者感到在某些方面知识不足时,可通过与外部主体合作等方式解决自身的知识缺陷,同时达到以外部技术权威削弱其它类型人员知识优势的作用。
而那些不能对规则设计产生影响的其它行动者,将主要在新规则执行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优势或利用别人的知识缺陷保护自身利益。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这样的机会主义行为总是有行使机会的,包括新规则留下的自主处理空间(如协作要求较高的工作)、监管成本高所导致的监督力量不足、工作成果难以准确计量(如团队性工作或科研类工作)等(相关研究参见《专业化重组如何才能有利于科技创新?两基本设计原则要遵循》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