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重组过程:“行动者-规则体系动态模型”整体描述-下【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4-01-13 09:04:13)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企业重组过程:“行动者-规则体系动态模型”整体描述-上》
对重组规则进行反复的假想试验
从技术角度确定的下阶段初步重组方案(规则体系),改革者通常不会简单运用,往往需要对该重组规则作反复的假想试验:
- 该套规则对各类人员的格式因素(如利益、情感、价值观等)有何影响?从而这些人会发生怎样的类化并形成哪些新的行动者类型?
- 新的行动者类型通过场景规则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与策略?
- 这些行为与策略的异质性对将来新规则体系的运行又会带来怎样的不确定性,进而可能导致的最大社会风险成本有多大?
- 若社会风险成本大到改革者难以接受的程度,则改革者必然要对原重组规则进行 “技术降级”,然后再重复上面这个假想试验的过程……如此直到改革者接受为止。而在该过程中,改革者也会有自己的策略准备,这些策略连同社会风险成本共同决定着下阶段拟采取的最终重组规则。
经过重组技术知识系统和企业人文社会系统的双重假想运行判断,即确定出企业下阶段的重组方案——新的重组规则体系。新的重组规则投入实施运行后,各类行动者即会行使自己的策略性行为:改革者积极谋求针对其它各类人员的格式因素、场景规则的改变,甚至必要时会对一些人采取降职、解雇等处理;其他各类行动者则通过各自的策略性行为,获取利益或逃避惩罚。
同时,在重组规则的运行过程中,设计者和监督者通过观察与学习获得进一步的知识,规则的各类执行者也通过“干中学”获取进一步的知识。这样,重组技术知识系统和企业人文社会系统都在新规则的运行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也正是这种改变为重组工作向下一阶段推进准备了新的条件,下下阶段的重组规则制定又开始了……企业各阶段的重组规则及由此构成的重组过程就是这样形成与推进的(相关研究参见《一次成功的组织蜕变——强任务导向组织设计的方法与实例》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