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型举国体制落地,需解决“上卡在组织,下卡在费用”的行动障碍【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标签:
产研结合发展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科技创新的国家行动当前正汇聚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形成上,且关键在于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但在具体构建时面临着“上卡在组织,下卡在费用”的行动困境,亟需加深认识并积极探索和解决(相关研究参见《我国当前应学习美国的科研范式吗?——兼评“有根产业”与“苔藓产业”的科技创新》一文)。
科研项目一级组织模式面临选择困境——上卡在组织
针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新型举国体制在立项和组织上强调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但就科研项目一级组织模式而言却面临一个选择困境。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主体看需要“联合体模式”且要“业务紧密型”,但是:
- 产业联盟模式:此前的很多年,采用过产业(链)联盟这种联合体创新模式,但普遍组织松散、推进不力且管控风险大,因此要强有力的快速推进创新,显然不能松散而必须紧密。
- 行政紧密型:但紧密型其实也实践过、甚至更久,一些大型国企集团组织二级单位开展的科技创新,相比联盟中各创新参与主体而言,其实就是紧密型——但从具体实现方式看是一种行政式的紧密(行政紧密型),实际效果也一直不好。有人认为是国企传统体制、机制制约了创新,但在这些集团下新成立的且完全独立的科创企业也并未表现出有效差异。——这种方式国家层面当然也做过,“两机”专项模式就是典型(如下图,相关研究详见《我国科技创新的五种举国体制:在比较下认识“新型举国体制”》一文)。
由于当前国家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都涉及到很大的技术系统、资源以及过多的主体,就算仅从项目一级看承担主体也必然有多个,且松散联合体模式不行、行政紧密型也不行,因此从需要讲必须是业务紧密型的联合体模式:即项目一级业务管理和项目一级业务实施功能要配置给企业主体,且各企业主体在特定的科技创新项目上是紧密的业务协作关系。——这是2023年科改调整的重点,也是“有为政府”能否落实的关键。
业务紧密型过去在国家层面虽没实践过,可在一些企业内多有尝试,不仅实施起来很复杂、专业要求也很高。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一级项目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及其业务管理权的配置和执行保障——而这也是长期以来组织设计的难点之一(相关研究参见《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难点:面临“与当前科技创新任务无法匹配”的矛盾》一文)。
科研项目纵向实施体系展开面临执行困境——下卡在费用
除考虑一级层面项目组织外,推进科研项目实施必然需要承担主体(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与更多市场主体开展合作——这部分即是新型举国体制“有效市场”发挥作用的主要层面。
在对接市场时必然需要更多采用市场化方式,但因为当前科技创新的实践需求是完整的产业链要启动,是广泛的产业环节和企业主体共同创新的过程,而不只是企业自己形成某个产品的事,如芯片行业。若需要其它市场主体配套创新,就需要给它们相应的费用支撑,但问题是配套创新对应的费用是否已完整包含在国家立项时所给的经费中?
可以确定的是,不可能。因为:一方面,之前并不完全知道哪些需要配套创新,或者何种程度的配套创新,因此最多只能包括部分,而更大的部分并未被包含;另一方面,之前并不准确了解相关供应商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成熟度,多大程度上可以直接购买,而多大程度上必须研发。
那么国外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是否也遇到过类似问题?难道这些费用都是采购方自己承担的?不全是。如富士康给苹果配套时很多研制费用就是富士康一方承担的,但苹果后面能给很有吸引力的、完全可覆盖其创新成本的订单。
而我国当前正在开展的重大科技项目显然没有这种预期吸引,不仅是因为订单规模本身的问题,还有承接企业完成该任务技术距离很大而导致的实际开发费用过大问题(相比之下,富士康由于每代产品都在持续跟进,所以每次创新的技术距离都不远),当然还有更高水平市场环境、尤其是能够保障创新的市场环境配套问题(相关研究参见《落实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企业侧”还需配套形成一个实施前提》一文)。
由于这些限制的存在,为不使项目执行卡在费用上,从以往做法看重大科技项目承担企业往往只能选择其它两种方式:一种是买相近的标准产品来勉强替代,这样就只需要出一般的采购费用;另一种是直接自己尝试做或改造,以便不影响项目整体执行。——而这些都为项目后续执行埋下了严重的研发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甚至失败风险。
警惕:组织问题和费用问题,都会导致科研项目组织走向“收敛”
越重大的项目,科研项目的横向和纵向层次就愈加展开,上述两类问题也就更加严重:横向层次展开意味着各级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多——组织问题加重,纵向层次展开意味着向市场走的更深——费用问题加重。
当两类问题分别越来越严重时,企业就会倾向于减少合作范围——比如让别人做钱不够时就只能更多的自己做,这样科研组织在纵向和横向层次上便会向内收敛。随着项目推进,组织会不断收敛,有组织的科研在“组织量级”上实际降低到很小的程度——而这显然与新型举国体制所要开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对资源范围的客观要求背道而驰(相关研究参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科研范式执行困境——要么异化,要么退化》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