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体制下,集团研发项目实践的烦恼:初设阶段进展顺利却潜藏隐患【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3-04-13 09:02:07)
标签:

创新

发展

方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研发项目实施不好,常归因于分散、混合的研发体制:研发主体分散且与生产经营体系混合,改革无法彻底,导致承担单位实际投入不足、集团管控难度大。倘若采用集中、专用的研发体制,又当如何?某集团一个研发项目的深度实践,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相关研究参见《理想体制下,集团研发项目实践的烦恼:研发策略选择与研发组织设计》一文)。

初设阶段:进展顺利,潜藏隐患

项目启动伊始,B公司就制定了详细的研发流程和实施进度总表,并以研发环节为核心确定采购、制造、交付和用户培训等关键时点;各功能中心和工程技术部门根据相应节点要求,制定分项执行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各项业务计划制定对应管控方案和具体执行计划。IPT团队管理组负责整个研制过程统筹,并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组长,主抓研发项目信息沟通与并行调度。

研发工作开始后,各研发主体按周、月、季度向IPT管理组报告进展情况:周报告主要总结本周完成的研发任务、出现的问题及下周计划安排等;月报告和季度报告,以IPT管理组主持召开的协调分析会为主要方式,各参与部门派代表就技术进展、预算执行、人员配置等情况的细节进行阶段性沟通。除例行工作外,重点关注各并行子项目的时间节点,当进度出现偏差时,IPT管理组就及时对与其存在接口关系的其它子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尽管在此期间合作单位和个别IPT功能团队也出现过工作节点逾期或设计冲突问题,但在IPT管理组协调和职能部门管控下基本都得到了解决。

作为主要机制保障,公司依据全新的奖惩制度,严格按照项目研发计划执行情况考核了IPT团队和各部门,然后由二者根据规定分别考核相应功能团队和专业组,进而考评到具体人员。这些考评结果与收入密切挂钩,在部门和人员的季度奖与年终奖上予以完整兑现(相关研究参见《实践透视:某民用飞行器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一文)。

相比老模式,公司上下都感觉比以往顺畅很多:业务部门不再受其它工作影响和掣肘,能全力投入研发,大家都“劲儿往一处使”;管理部门的直接感觉是管控更有力、有效,机制跟进也很到位。结果也正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进展比较顺利:2011年5月完成总体设计,8月外购清单和技术参数确定,10月全部合作单位确定,次年2月完成全部合作文件的签署,11月初设文件全部通过IPT团队和外部专家评审。至此,初步设计阶段工作全部结束,正式转入详细设计和产品研制阶段。

尽管很顺利,公司和集团也都很满意,可一些研发人员却心存忧虑:由于完全测仿竞品做初步设计并不可行,这其中既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特殊工艺和数控系统(尤其是数据库)难仿等原因,也有自身技术条件和多方面的商业考量,总之,必然要做很多变化——只能参照而非照搬竞品做设计。但在缺乏正向研究情况下,这种设计改变在质量上能否经得住后续工程发展阶段的检验?一些IPT功能团队人员心里不是很有底;同时,由于相似的原因,在缺少成熟设计软件、测试方案和工程化验证条件等情况下,IPT团队、尤其是IPT管理组,虽评审通过了合作单位交付的阶段成果,但走到后面行不行,心里也不是很有底……不过好在还处在研发过程中,大家也都认为这是创新工作最基本的特征,存在点儿问题也是正常的,所以一切仍旧在有序推进中(相关研究参见《科研项目实施体系:三个维度与三种成分》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