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创企业走向成熟和壮大,因何必然面临科研范式重构挑战?【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3-03-10 08:57:54)
标签:

创新

发展

方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从我国现有科创企业看,早期大多是通过小创业团队瞄准明确的产品目标进行的创新——即属典型的ETS模式(S、T和E分别指科研、技术和工程化),且其中真正涉及T和S的成分往往并不多。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中防创、微创机会的减少,以及国际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采用ETS模式走过技术创新早期阶段的科创企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挑战(相关研究参见《复斯咨询 | 上市科创企业:长大后你会成为谁?》一文)。

ETS模式适于创新度低、技术距离近的科研项目,若以该模式做大创新则冗余性会极大增加、概率性显著降低。也正因如此,到了必须依靠自主研发实现高创新的阶段,任何主体(科研院所、集团乃至国家),也包括优秀科研团队,都解决不了ETS模式固有的条件限制——不是资源和体制问题,而是知识准备和技术基础不足所致

因此,那些经过千辛万苦走过初创期的科创企业发现:要形成创新度更高、竞争力更强的产品,原有小团队、自发性的创新模式不行,也需要有组织的科研——STE工艺模式及其与ETS模式相互结合的高级组织模式(相关研究详见《正向研究和逆向研究:冗余性与概率性改善是核心》一文)。

借助“天才”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高创新问题,可行吗?如能找来这样的高人抑或天才——除极强创新天赋外还具备所要创新产品的S类和T类知识积累,则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性的解决所当前面临的研发问题。这种方式本质上是通过人才所内化的知识和能力,替代具体企业开展S和T的组织过程,所以表现为仍能以ETS模式研发。但这也要求创新产品涉及的技术类型不能太多,否则如此人才不可能有。然而现在的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创新产品涉及的技术线往往很多,致使这种做法相比过去已很难再有效。

另外,该做法当前的危害之处还在于,除更怕人员流失、天才很快“贬值”(知识与能力逐渐自然落后)外,正向研发模式和更高级的有组织科研被搁置而没机会形成,因此这种做法只能用来应急和作为补充手段使用(相关研究详见《科技创新当前最需要什么:天才、优秀团队?还是探索性工作模式?》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