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制科研院所:从三个发展阶段角度认识当前改革任务的三重性质(下)【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3-02-20 10:20:36)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 |
分类: 创新发展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转制科研院所:从三个发展阶段角度认识当前改革任务的三重性质(上)》
虽历时日久,但事实上转制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任务到现在也尚未完成。产业要是真做好了,很多院所如今(除因国家或集团要求外)也无需急着谈创新了——因为创新是一种发展方式、发展驱动,是更难的事。
第三阶段:创新发展阶段(2013年左右至今)
尽管产业化发展工作一直在持续,但问题已经演变,和早期要面对的重点不同了。早期是体制、机制、平台、上市等想法,现在是这些都还没实现(也包括已实现但又被集团收走的)又遇到了新任务:科技创新变得非常重要,且不是从科研院所自身需要角度提出来的,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大阶段、大背景下被提出来的。
以往,转制科研院所做业务、做产业之所以还有空间,是因为其它企业不想做或做不了。早期主要是不想做:虽然转制初期科研院所体制不行、机制不行、理念也不行,但转制后常能随便拿出去个成果就可以做一做,这个不行就再找一个。因为那时很多大型工业企业不愿意做这些小活儿,更不愿意做有技术含量、甚至还要定制化的活儿。它们当时产业很好赚钱,主要靠传统资源投入方式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些大企业不想做、不愿做,所以科研院所感觉随便做做都有机会;但到了今天,科研院所发现这类可以做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大企业现在也什么活儿都愿意做,已很少有企业有资格说“这个我不愿意做”。——如今,转制科研院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已经转变,“只有别人做不了的事”可能才是真正的机会。
为重新凝聚研发力量、恢复和重建专业方向、重塑科技创新能力,2013年左右一些大型转制院所开始自建中央研究院(或直属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规模较小的转制院所也尝试借助集团力量重新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科技实力。——同一时期,无论是否依托转制科研院所,那些大型工业企业、尤其是国企集团也都做着相似的改革工作(相关研究参见《一个中央研究院的历程——集团创新体制改革20年的反思》一文)。
如今看,转制科研院所企业化任务完成的不彻底而产业化任务更是尚未完成,但在这两个任务上又要叠加了一个新的、要求更高的任务:创新发展。因此,当前转制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任务是,要按照创新发展的要求进行企业化发展、产业化发展。即“在创新发展方式下”去思考如何企业化、如何产业化、如何变成科技型产业集团或成为集团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研究参见《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与产业化发展:问题、思路与案例》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