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研项目实施体系构成:科研模式成分——主要影响“时效性”性能【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3-01-08 08:50:44)
标签:

产研结合

创新

发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科研项目实施体系构成:探索性工作模式成分——主要影响“不确定性”性能

科研项目实施体系,是具体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系统,直接决定项目运行状态和最终输出结果。它是多类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的复杂系统,需对其成分构成和运行性能进行专业解析,方可形成有助于改革和构造推进的具体认识(相关研究参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模式转型:从“技术目标模式”到“业务目标模式”》一文)。

改变“时效性”性能的主要方式:科研模式成分

科研模式是对科研工作体系内在工艺的抽象,包括任务结构和工作模式。通过任务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各自或共同改变,可缩短项目实施周期,实现更快的创新速度。传统科研模式主要为“独立任务结构+成果集成工作模式”,导致项目周期长、时效性差,仅适合慢创新时代;当前新型科研模式则整体上属于“关联任务结构+过程集成工作模式”,完成同样项目的周期可大大缩短。

独立任务结构与关联任务结构。从一个主体视角观察,如果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只在最后的结果输出上与其它主体或其它项目发生关系,则该项目可视作“独立项目”,否则为“非独立项目”。如果构成最终成果的项目包由多个独立项目组成,称为独立任务结构;反之,如果包含非独立项目,则该项目包为关联任务结构。

成果集成工作模式与过程集成工作模式。结果集成工作模式,指以工作对象分解体系为界面进行分工与合作的工作模式,是“按图纸工作”模式,可以只见物不见人;过程集成工作模式,指以工作对象整体成熟度为界面进行分工与合作的工作模式,是整体培育、高度一体化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建立在工作主体之间的高度互动上,通过工作过程的紧密结合实现目标物(相关研究参见《科研模式改革:困境与出路》一文)。

当前科研项目任务结构的关联性有加剧趋势,除多技术线关联外,还存在STE关联和5M关联:

STE关联——科学、技术和工程所对应的多阶段工作被打包在一个大项目中。传统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是分阶段依次开展的,即“独立任务结构+成果集成工作模式”。现在由于创新速度之争,一个大项目往往直接基于新产品或新装备研发需要,倒序方式向前包含所需的所有阶段研究工作,且与从前做法不同的是:T是基于E需要的“定制开发”;S是基于T需要的“定向发现”,并在过程中根据需要不断增加项目研究单元、优化项目结构。

5M关联——技术成熟度、制造成熟度、市场成熟度、商业模式成熟度和组织管理成熟度所对应的多类性质工作被打包在一个大项目中。以往,科研阶段和产业化阶段是分为两个阶段依次开展的,即作为独立任务结构的项目按成果集成工作模式开展,并通过技术转移、转化实现二者结合;而商业性创新为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效率,在STE关联基础上,进一步把其它四类非技术性工作也并行进来开展,使项目包进一步扩大、关联性也再次增加(相关研究参见《产研结合的血脉:五个成熟度》一文)。

当任务结构越关联时,工作过程的集成度就要越高,也就越能满足高时效性要求——最终创新目标物的出现时间大为提前。因此,主要体现任务结构和工作模式差异的科研模式,是当前提高时效性的主要方式。当考察仅由科研模式成分构成的科研项目实施体系时:其时效性能可以很高,但不确定性和量级两方面性能都会很低(如下图)。因为科研模式越先进,任务结构就越关联,过程集成度要求也就越高,工作体系复杂性急剧上升,由此导致能够完成的项目就不可能大、所满足的不确定性要求也不可能高,否则工作系统必然瘫痪。

 

科研项目实施体系构成:科研模式成分——主要影响“时效性”性能【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未完)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