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创体系的两类技术线运行逻辑:两类技术线与两类运行体制【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 |
分类: 创新发展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组建中央研究院集中创新,强化二级单位分散创新,或构建集团三级创新体系上下联动……企业近年在科技创新体系上实践尝试虽多,但往往是形式差异大、底层运行逻辑变化小,创新工作始终难见起色。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虽然都是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但后者才是内容、根本和价值基础,更是当前很多企业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先导性领域。
如何突破科技创新体系构造困局?背后的运行逻辑是关键。两类技术线——产品技术线和专业技术线,是科技体系运行的重要逻辑,但当前尚未被企业有效运用(相关研究详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构造:两类技术线运行逻辑》一文)。
两类技术线与两类运行体制
技术线,指科技活动和阶段科技成果的时序安排,及其相互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随着科技创新作用日益凸显,科技规划、研发计划等工作广泛兴起,技术线作为一类管理对象在企业的科技创新实践中开始出现,并成为继产品线之后企业的另一类重要发展逻辑、运行逻辑和组织管理逻辑。而“产研结合”正是技术线与产品线在一级层面上的结合——规划上的结合和执行上的结合。
区分两类技术线,是当前透视进而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运行逻辑的关键。根据确定阶段科技成果和分解与组织科技活动时的逻辑差异,技术线可分为两类:产品技术线和专业技术线。前者,是以实现产品的技术需求为直接前提、通过反向规划所形成的技术线(如下图b中蓝线);后者,是以专业自身发展路线为主、通过正向推进所形成的技术线(如下图a中绿线)。两类技术线之间的关系——任务形成关系和执行管理关系,反映出一个企业科技创新体系运行的基本逻辑。两类技术线之间的关系类型,即是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模式类型。
根据两类技术线关系差异,有两类基本运行模式:专业技术线体制和产品技术线体制。
【专业技术线体制】虽着眼商用目标,但专业技术可转化成果(图a中绿线上的实心圆)的形成时间和技术性能,主要由各专业研发主体主控——辅以多专业间项目协调与总体技术管理;此时的产品技术线,在管理上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产研结合的一个逻辑环节——技术成果何时出现、性能如何等均由专业技术成果直接生成;进而,此时的产品线从创新发展角度看也没多少管理含义,除在规划中粗略确定了新技术产品的形成时间、技术方向等,具体何时完成、成熟度怎样、如何保证实现等,在管理上几乎完全取决于各专业研发主体的自我管理。即在专业技术线体制下,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逻辑本质上只有一类技术线——专业技术线,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是典型的专业技术线体制(相关研究参见《科研院所创新发展实践:科研模式改革困境与出路》一文)。
【产品技术线体制】在技术任务形成上,首先形成的是产品技术线,专业技术线要在产品技术线的任务节点规制下形成自身任务和计划。此时,专业技术线上会形成两类任务目标:一类是外控目标(图b中实心圆),其决定于产品技术线;一类是自控目标(图b中空心圆),由专业技术主体自行设定——是其自我管理空间。该体制下,产品技术线及其管理主体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同时也是产研结合的中枢。产品技术线体制含有两类技术线、且以产品技术线为运行主线,典型优秀创新企业所采用的即是这种体制(相关研究参见《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模式转型:从“技术目标模式”到“业务目标模式》一文)。
产品技术线体制,是现代企业科技体系运行应采用的体制类型。当前我国还少有建立,而且:缺乏对其认识更是科技体系改革的一大障碍。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