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建成果转化平台“十问十答”【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10-12 08:55:15)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科研院所“十问十答”:如何融入集团创新体系发挥大院作用、稳住科技地位?》
近来很多集团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求下属科研院所组建子公司。实际操作中,这些院所常在股权结构、人员组织、利润分配、管控模式等方面讨论不清,久拖不决;那些曾建过子公司并运行多年的院所,鉴于之前种种问题,在重新考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模式时更是谨慎,顾虑重重。
下面结合与某集团直属大型研究院的相关交流,谈谈复斯专家的观点和技术思路。以期在国家不断出台有利政策之际,对科研院所抓住时机、推进改革有所裨益。
一问:子公司组织架构和股权结构如何设计?二问:怎么突破工资总额,达到提高员工收入、激励员工的目的?三问:产业公司做成功的很少,问题出在哪?四问:除股权结构和人员激励,还要考虑哪些工作?五问:除子公司,还有其它什么组织形式?六问:孵化到什么时候,把成果拿出来成立子公司?七问:业务怎么划分、人员怎么切割?八问:多种产业化管理模式并存,现行管理体制如何去适应?九问:这么多工作该从哪入手、抓手是什么?十问:如何融入集团创新体系,发挥大院作用、稳住科技地位?
【结语】
近年,国家正在加大对国企工资总额管理的改革力度:2018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2018年12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实行工资总额分类管理,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中央企业原则上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
科研院所之前很多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思路,包括建子公司,根本诉求其实还是在“如何突破工资总额管理规定”上,为此牵扯了很多精力,更分散了思考焦点。随着改革推进,困扰国企的工资总额问题将在管理体制上得到解决,科研院所将有条件切实从业务层面思考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工资总额能升是好事,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工资总额还要能降——经济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调整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外,当年工资总额原则上相应下降。以前工资总额虽然不能升,但更不会降(事实上变为保障性的),在经济上行时期,这确实不是有利于国企发展的最优安排;但在经济下行时期,能升能降对国企更不利——在经济形势持续走低的未来,这种风险和压力很快就会从集团的产业系统传导到科研系统。因此,文中所强调的“以业务发展为思考基础的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思路”,对科研院所进行下一步改革,此时尤显重要(相关研究详见《一个中央研究院的历程——集团创新体制改革20年的反思》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