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十问十答”:如何适应多种产业化模式并存?工作抓手是什么?【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10-10 09:09:40)
标签:
产研结合创新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科研院所建成果转化平台十问十答:业务怎么划分、人员怎么切割?》
近来很多集团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求下属科研院所组建子公司。下面结合与某集团直属大型研究院的相关交流,谈谈复斯专家的观点和技术思路,以期对科研院所澄清认识、抓住新一轮改革时机有所裨益(相关研究详见《企业科技体系建设内容框架:3大内容、20个模块、128项工作》一文)。
一问:子公司组织架构和股权结构如何设计?二问:怎么突破工资总额,达到提高员工收入、激励员工的目的?三问:产业公司做成功的很少,问题出在哪?四问:除股权结构和人员激励,还要考虑哪些工作?五问:除子公司,还有其它什么组织形式?六问:孵化到什么时候,把成果拿出来成立子公司?七问:业务怎么划分、人员怎么切割?八问:多种产业化管理模式并存,现行管理体制如何去适应?九问:这么多工作该从哪入手、抓手是什么?十问:如何融入集团创新体系,发挥大院作用、稳住科技地位?
八问:多种产业化管理模式并存,现行管理体制如何去适应?
【某研究院】
这样的话,不同类别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势必对组织架构和管理运行带来很高的要求。如何让现行的管理体制去适应?这个好像是很难突破的。
【复斯专家】
前面谈的只是一些规范性的基本原理,问题是如何结合你们自己的现状设计现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从低级混合状态走向高级混合状态、再到未来的平行体制,这属于组织转型(或企业转型)领域的问题。
这方面也有很多具体方法。比如可以把产业化项目类型划分的简单些,何况一段时间内我们院的产业化项目类型也没有那么丰富,成熟度处于很高级状态的更是很少,可能只需要分为两类或三类。由此所需的混合组织管理体系就没那么复杂,现行的体制和人员管理水平也更易于适应。这都是具体转型思路和过渡性设计问题,一开始别跨度太大、用力太猛、干扰太狠。
创新发展工作是什么?把这一套体系设计和形成好了,就是我们院的创新发展工作、也是集团需要的创新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和经营发展体系;而不是现在想的:有什么成果拿出来运营,然后就等着做大,没有那么简单(相关研究详见《实例:某集团研究院“一体两翼、三级管理”科技创新体系》一文)。
九问:这么多工作该从哪入手、抓手是什么?
【某研究院】
按照您谈的,我们如果想往产业化平行体制发展,下面重心应该放在体制、激励还是组织架构上?是放在哪个方面,还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设计?就是抓手是什么(相关研究详见《科研院所改革实践:“新型研发团队”做法的优势与短板》一文)?
【复斯专家】
抓手是业务运营体系——促进产业化项目成熟度不断推进和发展的业务运行体系;然后才是这个业务运行体系需要什么样的架构、需要什么样的激励,这些指向性应该很强,都是满足运行体系需要去设计。
但现在好多时候是,这套“工艺系统”是没有设计的,没有设计就去考虑激励,激励什么呢(相关研究详见《工艺模式: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