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约束失衡引发管理黑洞:弱激励-弱约束组合精细诊断【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标签:
创新发展方法实践 |
分类: 管理时评 |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下面结合上海船用设备公司(化名)的诊断实例,说明激励/约束失衡导致的管理问题,以及如何使用激励/约束组合矩阵和经济几何法进行企业诊断。
以前的强激励/弱约束,使得上海船用设备公司的利益流失严重,公司实际得到的利润很少,而同时公司管理成本等又在不断上升,上海船用设备公司难堪重负(相关研究详见《激励约束失衡引发管理黑洞:强激励-弱约束组合精细诊断》一文)。
为增加公司的利润收入,2002年2月公司终止了利润分成做法,激励性严重下降;但同时约束并没有加强,目前只是采取三个经济指标定额(合同收入、利润额和工资总额),其它方面的约束程度并没有来得及改变,对事业部的约束力并没有实质性提高。该阶段上海船用设备公司表现为“弱激励/弱约束”的组合模式。
“弱激励/弱约束”,相对以前的“强激励/弱约束”,短期看,对上海船用设备公司既有积极作用,又有负面影响;但长期看,对上海船用设备公司的影响则更多是负面的。
弱激励/弱约束组合对上海船用设备公司的短期影响
对上海船用设备公司近两年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如下图):
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上海船用设备公司实际得到的利润会增加。因为:
原来被事业部分成去的区间F部分的利润,现在归公司拥有;
被事业部或个人虚增利润骗取的区间A部分的利润被制止了,上海船用设备公司蒙受的损失减少。
存在的缺陷是,没有阻止实际利益流失和机会利益损失。因为:
由于材料控制方面的约束力并没提高,区间D部分的机会利润损失仍然存在;
由于采购、外协管理方面的约束力并没提高,区间B部分的实际利润流失仍然存在;
由于竞标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约束力并没提高,区间C部分的实际利润流失仍然存在;加之采购、外协方面的约束力没提高原因,区间H部分的实际利润流失也仍然存在。
另外,弱激励/弱约束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各事业部和总部的冲突增加;
事业部经营和生产积极性显著下降;
拖期和浪费现象更加严重。
弱激励/弱约束组合对上海船用设备公司的长期影响
长期看,对上海船用设备公司的影响更多是负面的(如下图):
弱激励/弱约束,长期看不仅仍然存在上面谈到的一些缺陷和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导致机会利益的进一步损失(如区间K)。
人的积极性下降以后,业务发展和生产效率都会下降。之所以当年或近两年还不一定会立即下降,主要是因为:可以达到的发展和利润率水平已经成为可以识别的因素。
前两年表现出的发展和利润水平,是事业部积极性释放的结果,所以今年和明年可以此为指标,通过约束迫使事业部实现,在没有明显借口的情况下,事业部只能暂时无话可说;但上海船用设备公司识别出的指标是建立在识别条件基础上的,可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之中,技术、市场等都在变化,一旦下年情况有所改变,指标完成的条件发生变化,事业部就会压低指标,而那时上海船用设备公司很难与之谈判,只能按照事业部的说法加一点而已。而事实上,这些条件的变化,虽然对指标完成有一定影响,但并非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一定不能克服,至少对指标的完成不一定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但由于积极性降低了,事业部不愿积极克服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或者会故意夸大影响。
这样慢慢的,年度实际发展和利润率水平就会下降,与原来相比就会多出现一块机会损失(图中的区间K所示),这块损失和区间D、C、H代表的损失一样,也是净损失,上海船用设备公司没得到,事业部和个人也没得到。如果K区间面积大于或等于a1×b1×50%+(a2-a1)×b1×50%,则上海船用设备公司取消利润分成所获得的利润增加部分就会完全被抵消。
通过细化分析,上海船用设备公司管理者受到极大的触动,清醒的认识到原问题产生的原因,更认识到现在做法的局限性与危害性,正在按照复斯专家设计的方案积极进行改革(相关研究详见《经济权配置(ERA)——企业经济管理方案顶层设计方法与工具》一文)。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