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业孝散、弱,科技创新如何引领板块转型升级?【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04-09 09:54:06)
标签:

创新

发展

方法

实践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在现有产业小、散、弱情况下,通过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甚至创新发展,是现在很多集团关心的实践主题。我国很多大型集团都存在子公司小、散、弱的通病,且其技术资源又主要分散在(子公司内的)分支研究所里,如某集团装备板块业务近十年的改革过程是:

- 为解决装备板块长期存在的小、散、弱问题,2014年成立了装备研究院,并组建装备事业部(事业部总经理和研究院院长由同一人担任)。

- 运行多年后,板块业务的生存环境更趋恶劣,转型升级与创新工作却仍停滞不前。为做强、做实板块,于2021年成立了装备集团,并对装备研究院进行了深化改革,“解决研发能力、科研成果、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要回归初心和本心,瘦身健体,妥善完成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管理体制的梳理和改革”。之前,集团希望装备研究院能服务板块企业,但过程中其真正服务板块企业工作做的很少,对下面分支研究所业务整合的工作也做的很少,主要做的是对院部直属研究所的管理,一旦直属研究所有些成果就自己转化、忙着做业务去了——而这些业务对板块发展来讲缺乏战略上的整体考虑,产业仍在进一步小、散、弱的状态下继续。

实践中,这种以总/分院模式成立的(板块)中央研究院,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头(本部+直属研究单位)与身子(分支研究单位)脱离的问题,头成了独立的部分,而整合科技项目和科研资源方面的工作没人做(相关研究详见《集团创新发展体制:大院大所运用模式》一文)。

- 今年,进一步围绕三类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希望形成板块创新发展模式,“为摆脱装备企业小、散、弱的问题……由装备研究院牵头形成方案并上报集团,形成海上风电设备、智慧充/换电设备一体化、施工电源与施工风机模式创新项目发展战略”。这不只是三个科研项目而是三个商业性创新项目群,希望围绕这三领域形成针对性的产研结合模式——把装备研究院与各装备子公司的力量结合起来创新(相关研究详见《理想的体制,无言的结局——一个集团研发项目实践》一文)。

会有效吗?可能性很小。因为:该集团装备板块的“运营”和“运发”这两类功能太弱。运营上,因原有业务的运营是分散的、低端的,缺乏管理或技术含量;而运发(即运营发展,指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升级方式实现发展,与创新发展相区别),则不仅主体分散且业务方向很杂——各子公司都在朝不同技术方向上尝试。这种情况下,直接走创新发展这种更高级的方式,是很难行得通的(相关研究详见《通过技术进步提质增效,可能是伪命题——引进+时代技术发展逻辑》一文)。

屏障在哪?根本上,创新发展是更高级的发展方式,是建立在高级的运营方式和高级的运营发展方式之上的。在高级或高质量的运营和运发缺失情况下,直接跳升到创新发展方式上难度极大!对此,很多集团已用十几年的实践做出了回答。因此,这两个课要补,并且要与创发形成配称关系,否则走创新发展极易徒劳无功。对于该集团而言,装备板块应该首先或至少同时做运营和运发的提升工作,在以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形成创新发展的基础(相关研究详见《穿越高质量发展的内构屏障》一文)。

企业的很多做法,孤立的看并不是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做法本身并不一定错,甚至是很有意义的。但从连续过程看,每项做法都是矢量、是有方向的,如果诸多做法不是很清醒、明确的指向改革目标方案,那么就不是一条路线上的连续行为,也就不构成改革环节,失去步骤意义。总之,如果不能在理论清醒下实践、没按规律走下去,对复杂的、高难度的工作而言,行动是没有意义的(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