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制以后怎么办,借助外脑、改革铺就金光道【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03-20 09:27:44)
标签:

发展

方法

实践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全国约1.3万家勘察设计单位、近80万勘察设计大军,从此“断奶”,踏上充满变数的转制路。

位处杭州的一家大型设计院,如同大多数院、所一样,转制不久就陷入经营困境:传统工业设计业务由于市场萎缩陷入“吃饭经济”;新发展起来的建筑设计业务,由于业务本身特点及企业资质向个人资质过渡,独立、分化倾向日益严重;优秀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公用设计人才流失频繁。大家心里清楚,再这样“转”下去,剩下的将是越来越差的业务和越来越差的人才,结果必是死路一条。

参照同类设计院转制的成功经验,该设计院决定发展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希望以此聚拢人气,整合资源,避免瓦解的命运。但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发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呢?两年时间里尝试了可以想到的各种方法,均无起色。最后,抽调当时被称为“十八好汉”的精英,成立专门部门,集中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的经营,结果,仍没进展,“十八好汉”还被戏称成了“十八懒汉”。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专家认为,把工程总承包作为战略性业务,方向是正确的,之所以毫无进展,关键在于缺少应有的组织支撑和有效的路径。问题虽然简单,但要构造出这样一个支撑和路径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有效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需要报价部、项目管理部、项目控制部、工程实施部、试车部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一个功能都不能缺少。对设计院而言,这些部门都需要新设。但是,如果全部新设,必然要增加大量的人员和机构,在总承包业务没有太大发展的情况下,新增或调配过来的人员都将大量处于闲置状态,不仅浪费人力资源,影响传统业务,而且对本已恶化的财务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不设置齐全,则又会因组织功能缺损而无法支撑、促进总承包业务的开展。

最后,复斯专家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力资源虚拟转换机制,通过对单个人员的身份多重转换和聘任派驻,最终解决了这一两难问题,为该设计院转制后的进一步发展,铺设了道路。在实施后的一年半时间内,战略推进迅速,工程总承包业务量累计实现8个多亿,改制后出现的组织分化、人才流失等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解决。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