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晓明论粮食 |
2011年人民日报环球走笔栏目曾发表专栏文章,标题是《印尼为大米所困》,当时泰国政府宣布一份向印尼出口30万吨大米的谅解备忘录作废,理由是该备忘录由前政府签署,其大米销售价低于泰国新政府向米农承诺的收购价。此举引起印尼政府的不满。之后印尼政府正紧急与越南等大米出口国磋商,以弥补进口大米不够的缺口。上世纪80年代印尼大米一度能够自给自足,然而进入90年代由于发展工业,加上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内满足不了需求,只好大量进口大米。
印尼的“大米困境”除了其自身产量不足、需要进口等原因外,居民食物过于依赖大米也是重要原因,简直到了“无米不成席”的地步,为此印尼政府发起“一天不吃大米”的活动,效果不佳,继而变成“一顿不吃大米”活动,也收效甚微。
从印尼为大米所困,笔者想到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立足国内解决自身粮食安全的方略完全正确。粮食特殊的属性,越来越成为战略性重要物资,除自身的属性外,在某种意义上充满金融性和资源性。象我国人口众多、土地和水资源有限,必须长期坚持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求的问题,否则谁也帮不了中国,一旦受制于人,后果不堪想象。
大豆和大豆油的话语权旁落,着实令人担忧,好在我们及时发出预警,制定了规划,即将出台的《粮食法》也对粮油加工做出准入限制。同时加大了补贴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了小麦、玉米、稻谷产能,连获粮食生产“八连增”,更为可喜的是袁隆平团队超级稻突破亩产900公斤大关,为下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提供了进一步升级的平台。
还有令人高兴的事,重庆粮食集团首批境外种植大豆运回国内,为农业走出国门,借地种植开辟了先河,预计十二五末境外巴西种植大豆700万——1000万吨。
笔者去年有幸在收获季节来到中国最东北段——建三江,1100万亩的水稻田喜获丰收的场景,沉甸甸的稻穗,晶莹剔透的有机大米,使人无不为稻米的清香所陶醉。从2006年北大荒粮食总产登上200亿斤台阶之后,用4年时间增加了100亿斤,去年和今年两年再增100亿斤,今年粮食总产有望实现417亿斤。北大荒人把粮食种到“极致”,得益于科技创新和政策组合,得益于大农机、大水利、大规模、大科技,外加一个好天气,还有一种宝贵的精神力量,那就是4代农垦人血液里流淌着的北大荒精神。守住粮食主产区,就是守住了国人的饭碗,守住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党和国家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局出发,提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即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英明之举,划分农产品“七区二十三带”,为限制开发区,把提供农产品作为主体功能,譬如黑龙江的建三江就是典型的粮食主产区,优越的自然禀赋,现代化的大农业,强有力的惠农政策,使得建三江成为中华大粮仓、中国绿色米都。
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粮食产品和生产生态产品的双重功能。粮食生产一方面是利用自然、消耗资源、形成排放的粮食产品,为国家粮食安全产出过程,但同时也发挥了保护生态、美化田野和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消化排放、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的作用。因此,将粮食主产区纳入生态补偿政策的扶持范围,或采取与禁止开发区基本相同的补偿政策,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配套扶持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对主产区粮食耕地的生态关怀和对“衣食父母”的人文关怀。
建议一要进一步立完建善粮食主产区主体功能带架构和政策体系框架。二要及时要科学调整粮食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政策。三要建立健全地方粮油储备体系。四要充分发挥食物多样性的特点,积极发展荞麦、燕麦、马铃薯、高梁等杂粮和其他碳水化合物食物,发展小麦胚芽油、南方茶油、橄榄油,北方花椒油、核桃油等木本油料,有计划发展玉米油产业,作为人们食用植物油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