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晓红《如何构建有趣的美术课堂》

(2022-06-03 23:17:33)
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尝试,它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乐学好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索实践,在愉快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在正常的写画之外,还包括美术以及书法作品欣赏、手工制作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提高艺术素质以及提高艺术品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一些具有创意性的作品,不仅可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开发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智力。那么如何才能将乏味无趣的美术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呢?在此,我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首先就要研究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了营造宽松和谐的美术教学气氛,让要讲授的知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具有浓厚趣味的可操作的活动,比如设计讲故事、表演展示等最佳的学习情景,进行新课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把这种兴趣转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比如在“静物画”教学中,我在讲解时根据学生的画画水平和“这个有点难”的心理,从简单的笔画教起,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增加色彩,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练习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习兴趣自然就会高涨,课堂氛围活跃,教学质量就能提高。
二、引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美术课离不开说、玩、画、做、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游戏内容。所以游戏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以“新、奇、特”的教学特点,吸引了更多的教师尝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开心地笑,尽情挥洒勃勃的兴致,充分表现他们天性的一面,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学会思考,在“玩”中学,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风来了》的时候,我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风扇吹动任何能飘动的东西,包括头发、裙子、树叶、纸片.…让学生仔细观察风吹动下物体的形象和动态,感受在大风吹的情况下带来的乐趣和作用,营造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减轻学生的疲惫感,同时能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感受,让他们表达对风的一种喜爱之情,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中感受作品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学习状态会事半功倍。有时,在教学中我也会采用音乐游戏法。这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前,先播放一段音乐或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把相关的情绪、感受和想象到的画面用画笔画出来。有一次我播放了一首以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为词的儿歌,然后让学生们把听到的画面画下来,有许多学生真的把诗中的白日、高山、海流、楼阁给画出来了,而且构图独特,色彩合理,意境深远..…这样一来,学生画的内容不尽相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理的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将抽象、复杂、枯燥的美术知识化解为具体、简单、有趣的学习内容,活跃美术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运用,更适用于手工制作和书画欣赏。剪纸是我国古老民间艺术之一,而小学美术课中也有关于这一门传统艺术形式的内容的课程。可是,许多学生对剪纸不太感兴趣,而且要带相关的制作工具和材料也嫌麻烦。在授课的过程之中,学生对剪纸中的“寓意”等觉得乏味而枯燥。因此,我们需要应用多媒体从学生们了解的、有兴趣的传统文化入手以最终引入到我们需要讲述的内容之中。多媒体方式在课堂内的应用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主动探索意识,在教学目的达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如我在教《六面怪脸》手工制作一课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新奇的艺术品”(用以怪脸为主的废旧材料制成的小玩意),让学生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究欲,给他们一点时间互相讨论研究,并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的讨论结果。接着,我拿出自己的范作,让学生看到,这些可爱的艺术品都是用生活中的废引旧材料制作而成,学生都感到很惊讶。这时,我因势利导地告诉他们:其实生活中的每一样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美术制作的宝贝,关键要看谁有这双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对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学生的探究欲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使课堂变得趣味性十足,学生也自然的从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总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变“乏味”为“趣味”,让美术课堂充满趣味性,才能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积极学习。





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尝试,它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乐学好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索实践,在愉快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术趣味性教学

趣味性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尝试,它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乐学好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索实践,在愉快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美术的趣味性教学呢?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缺失的原因

1、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学校内部因素。

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不少地方仍引旧是以抽查学生的绘画水平来考核美术教师,

可能会出现教师强制学生按教师的绘画意图或是设计意图去做,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