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2023-10-07 19:06:09)近日翻阅相册,偶然看到了多年前与一众友人在成都武侯祠游玩的情形,很是感触。其中有张照片上,显示了一副对联:上联为“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为“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国,后来治蜀要深思”,更是引起了我的深思。
翻阅历史,此联为清人赵藩所题写。当时他担任四川盐茶使,在武侯祠游览时,有感而发,遂写下了这副名联,为后世所称颂。仔细品味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赵藩在称赞诸葛亮当年的智慧谋略、丰功伟绩之外,也是委婉地对其提出了批评。上兵伐谋,攻心为上,这是自古以来兵法的公论。一生疲于战事,虽迫于时势,却非睿智者所崇。联中所述的“不审势”,即误事,到时候即使圣人临世也无能为力。作者为何由此感慨?在“为政”这一点上,儒家和道家坚持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即是“无为而治”。孔子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老子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些都对后世的统治者和大臣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惜的是,诸葛亮因为放不下,所以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最后导致英年早逝,也使蜀国没有时间培养好优秀的继承者,这是非常可惜的。因此,作者最后的笔意落在“要深思”三字上。
此外,自孔圣人传下具有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之后,历代学者似乎都能无师自通,玩得极溜。这副对联,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明显也是在对时任四川总督的岑春煊进行劝谏。岑春煊爱用武力镇压民众,直来直去,不喜怀柔之策,导致省内人心惶惶,经营衰败。作者几次当面劝谏未果,便在武侯祠留下这么一副名联留待有缘人深思。后来,岑春煊确实来了,也确实看到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启发是很有用的,岑春煊往后的确有所收敛,对待治下子民的方式也有所改善。
事实上,“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句话适用于督促我们所有人。人生在世,要教书育人,要做科研,要当官,要为将,要经商,要从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其优秀的起点必然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的。借鉴前人的经验进行一代代的改良,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毛主席也说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基于历史人物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不能简单的实施“拿来主义”,而是要深思,要择善而从、不善而改,要用上“扬弃”的手段,最后努力达至“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