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
(2022-11-28 22:12:01)看《美的历程》,感觉是在看一部历史书。全书共十个章节,其内容从远古的“龙飞凤舞”,到青铜器饕餮纹,到先秦的儒道互补、建筑艺术,到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汉代的气势与古拙,再到“人的主题”、“文的自觉"的魏音南北朝,还有六朝、唐、宋的佛陀世容離塑艺术,到宋元山水及诗词曲的意境,直至明清市民文化、世俗小说和戏曲的兴起。整本书,似乎就是对中国古典文艺的一场巡礼,带领我们欣赏古代文化的价值。
在读《美的历程》时,其实有很多困难。生僻字不认识,古代文献读不懂,对于其中的“美”也少了一份共鸣。虽说阅读有困难,但是还是从书中感受到了那份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力度。
书中提到了“有意味的形式”。远古陶器纹饰由写实的、生动的、多样化的动物形象演化成抽象的、符号的、规范化的几何纹饰,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对于线条艺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常常是静止、程式化的,而失去生命感。“有意味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从李泽厚的文字中,让我对于“有意味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它并不是客观世界刻板、不动的,而是有生命的脉动在其中。
真正的美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相互和解,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对于美,我们很多时候会从图画中去感受到美的存在,就让我想到了书中的“宋元山水意境”,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延续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以强调“气韵”为首要的美学准则,也有对自然景象详尽观察及对画面构图细致严谨的安排。不管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无我之境”,还是“山水之胜,得之目,寓诸心,而形于笔墨之间者,无非兴而已矣”的“有我之境”,还是宋元山水画的第三种意境,都各有各的美,还有待我们细细去品味。
对于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而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积淀,我们确实也该好好去感受,去经历一次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