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打了怎么办?

(2022-08-05 22:15:42)

暑期的时光,除了断断续续完成学校的事情、准备素养竞赛外,大部分时间还是被娃占据了。虽然现在娃还小,但真真切切感受到,教育真是件很难的事情。
假期里,两娃常常会到附近的游乐场玩耍,而“打人”这个事情屡见不鲜。最爱“打人”的倒不是那些已经读幼儿园的孩子,反而是那些比我们娃还小的孩子。有些小孩的“打人”习惯已经被大家所熟知,看到那个小孩时,就会不由自主的给他贴上“那是个爱打人的孩子”之类的标签有些孩子是爷爷奶奶带的,基本就是在旁边看看,任凭胡闹;而有些孩子由父母带着会好一些,父母会上前制止或进行批评,但更多的是无奈。

我们两娃是属于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能远离纷争就远离纷争,更多时候反而是“人若犯我”,我就哭哭的状态。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是两个人一起玩,所以一旦有其他小朋友要加入他们,他们常常表现出警惕性和排斥性。常常,两个娃被家里老人说是胆子太小,要好好锻炼下。所以一旦说到“打人”这件事情,他们也会有让他们打回去的意思。

然而,我从来不觉得“打回去”是件多么值得夸赞的事情。“你打我,我打回去,你就从此知道不能打人了”这样的因果联系或许只存在于大人的想象中,而不在孩子的理解能力之内。“打回去”更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以后有别的小朋友碰到我,我也一个巴掌打回去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中写到:岁前的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往往不是想要伤害对方,也不是有暴力倾向”,这只是宝宝处于一个探索欲超强、需求超旺盛,但表达、情绪控制等能力都还跟不上的发育阶段。
在游乐场有两次“被打”的经历,还是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大宝在游戏机前摸索着遥控杆,这时,那个常常打人的小男孩二话不说就把大宝推到了一边,那小孩比我们还小一些,却实实在在把大宝弄哭了。这时,男孩的妈妈赶忙跑来道歉说:“不好意思,我刚刚就穿鞋子的功夫,他就跑走了,没有看好他。”说的时候还想动手去打下孩子。然而,毕竟那男孩也没有做出太过的举动,只是可能也因为喜欢那个遥控杆所以就用“肢体语言”来宣示主权,所以也制止了母亲打孩子的举动,只是希望她能想想办法引导她。不过,这位母亲也着实委屈,估计也碰到过许多类似她儿子打人的状况,估计要解决孩子“打人”的现状,还是比较困难的。

还有一次是我有事走开了一会,却突然听到小宝的哭声,转头一看,她竟趴在地上大哭了起来。走过去询问她时,她气呼呼地指着一个小女孩说:“她!她!她!”在指到那个小女孩时,旁边地奶奶一脸无所谓地说,又没发生什么事情。想着大人既然说没发生什么,就想着应该也没什么大事,说了几乎客套话也便过去了。在小宝冷静过后,问起她为何哭时,她说:“她碰了我这里!”说着指指她的肚子。小宝是那种很有安全危机的娃,不要说被打,一旦有陌生人碰到自己,都会难受一阵子。有没有被打到不得而知,但是在小宝心中,或许已经“被打”了。在了解清楚前因后果后,和她分析了下整件事情,她后来居然很开心的说:“回家后我要和奶奶说这件事情。”

宝宝的世界,其实我们真的很难理解。对于“打人”的孩子,更多的还是要我们去反复引导,以身作则,一遍遍的去教他们该怎样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倾注耐心,仔细观察宝宝打人的行为动机;而对于“被打”的孩子,还是要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还是不太主张以“打回去”的方式来暴力解决,具体怎么做,还在摸索中。

教育孩子,没有那么“立竿见影”的方法,还是要坚持以“爱”和“尊重”去对待孩子,相信孩子也会顺利地度过这个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安全无小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