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年忘义

(2025-11-16 17:55:53)
标签:

《静园散语》

《忘年忘义》

周霄山:

忘年忘义出自庄子的《齐物论》,意指超越时间和是非观念的精神境界,体现了道家追求心灵自由与物我齐一的修养目标,是庄子齐物思想的重要表述。庄子通过忘年忘义强调破除主观偏见,达到与自然之道相合的境界。忘年,意为“忘记年月”,引申为超越时间限制,不拘泥于年龄、寿命等时间维度。‌‌忘义,指忘却世俗的是非、仁义等道德评判,摆脱对“义理”的执着。‌‌

“忘年忘义”是通向“逍遥游”的关键修养方法。超越对立,通过遗忘时间与是非的二元对立,实现“万物齐一”的认知,消解人我、物我的界限。‌‌精神自由,达到“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的状态,即心神遨游于无穷境域,与宇宙大道合一。‌‌“忘年忘义”与“坐忘”“心斋”等概念相通,主张通过虚静工夫,摆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本真。‌‌

忘年忘义也是的理想境界。指人生的岁月、生命,珍爱生命,对衰老死亡心存忧惧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是某种意识所认可的道德规范,指导社会生活行为的准则。无竟就是虚无的精神境界,是的目的。忘年忘义包括对”“两方面的超越,也即所谓外死生以及对是非功利的淡漠。

  人们普遍存在忧惧生命有限的情结,庄子以为,只有摆脱了对生命短暂的忧惧束缚才能振于无竟,也就是在虚无的境界中获得旺盛的生机和充分的精神自由。无竟是智慧生命理想的游履和寄寓之处,能否达于此境,其前提是能否对的两

  所谓是对精神活动内容、范围的自主选择,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惊惧、压抑、困扰以及有违天性的非分欲求须尽可能排除、摒弃。人的生命历程中会遇到种种难题,乃至不公和不幸,是理性、达观地面对,还是悲观、压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庄子告诉世人:生存环境、际遇不由己,然而,精神生活的内涵和取向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自主的。于何境、掉什么取决于自我。当今人们几乎都认识到,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均以拥有乐观心态为上,对希望健康长寿的人来说,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保健医生就是我们自己。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忘却年龄,不知老年什么时候到来,能够做到忘却利义,没有了取利和取义的艰难选择,那么他就会像是一只高飞的雄鹰,使他翱翔苍天的,是取之无尽,化之无形的空气。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这里的穷年,是享尽天年的意思。要想长寿,而且生命的质量还要很好,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和之以天倪,把和谐思想放逐到天的边际,万事和为贵,不做争斗人。二是因之以曼衍,把因果关系扩大到顺其自然,只求耕耘,莫问收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何谓和之以天倪?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和谐得不分天际,不问西东?《齐物论》说: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人世间所有的对与错,因与果,都可能是早已经存在的事实。只是在我们接受他的时候,他才掀起自己神秘的盖头。不管我们接受与否,他就在那里,不生不灭。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本来是对的,不一定哪天变成了错的,我们最好也要不可争辩地接受事实。如果事情按照预想的来发展,但是在最后关头,突然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功亏一篑,或者是无功而返,或者是身败名裂,我们都要泰然处之,绝对不去理论和争辩。不如顺其自然,微微一笑,任他去吧,这就是处世的最好态度。

哲人说:记性太好,反而束缚了自己。若能忘却一切,每一天都将是崭新的开始。这种忘却的境界与庄子的理念不谋而合。庄子追求的,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他深入思考了忘的步骤与层次,力求达到忘却的极致。在《庄子》中,的概念出现了八十多次,庄子探讨了的不同层次,指出忘记越具体的事物,境界越高。同时,强调忘内与忘外的由外向内的层次。他指出,忘的对象有不同层级,忘的对象越小、越具体,所达到的境界越低;反之,则境界越高。同时,还有由外向内的层次,即不仅要忘却外物,更要连自己一同忘却,才能达到真正的忘境

庄子的忘却顺序是由亲至我,再至天下,层层递进。他主张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将忘分为忘形忘利忘心三个层次。这种由小而大的忘却顺序,体现了庄子对生活与道德的深刻理解。庄子的包括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打破狭窄的道德框架,通过忘却仁义礼乐等概念,追求无限境界。在《天运》中,庄子进一步阐述了忘亲、忘我、忘天下的层次与难度,强调了忘却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然而,并非易事。若心中仍有自我执着,即便忘却外物,也难以达到真正彻底的境界。因此,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忘我的追求。通过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人们得以摆脱成见与束缚,实现坐忘的境界。

庄子的可以根据忘的对象分为两大类,即摆脱时空和道德的束缚,以及超越世间的各种区分与标准。首先,通过忘却如忘礼乐忘仁义等具体事物,庄子旨在打破有限的时空观念和狭窄的道德框架。如在《齐物论》中提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这表明,只有忘却因人身存在和有限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才能开拓通往无限境界的道路。

庄子的还意味着超越世间的各种区分、知识和是非判断。通过忘却这些区分,人们的心灵可以摆脱有限性的束缚,从而投身于无限的可能之中。如在《庚桑楚》中提到,夫复谐不馈而忘人,忘人,因以为天人矣。这里,忘人即超越人与我的界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庄子的不仅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智慧,更是一种能让我们摆脱时空和道德束缚、追求内心自由的艺术。通过深入思考与践行这种理念,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与意义。的境界,庄子所追求的,是心灵的解放与超越。通过忘却执着,人们得以打开心扉,拥抱无限可能,与天地万物相融,回归物性本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